让创新文化滋养青少年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出席全国科技大会的代表、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几天来头脑里翻来覆去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首先是从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模式的角度,其次是制度层面的角度,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文化层面的,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是不是具有一种创新文化的土壤,它的社会文化和舆论环境是崇尚创新呢?还是追求安逸、平稳、保守、内敛?这个国家的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不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从中国科协青少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开始,直到成为主管青少年科技工作的书记处书记,20多年的光阴和心血让程东红对创新文化的感受特别深,“文化层面的创新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她眼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也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是从现在整个大文化、整个教育制度来看,还远没有形成适宜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文化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我们学校的科学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习惯让学生做有明确答案的题目,而对于那些开放式的、多选择的,不是只有惟一结论的问题,学生可能要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才能接触到。

    ———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得多数孩子节假日、双休日赶往各种文化课补习班、培训班,多数学生都被排斥在科技活动之外。

    ———能够提高青少年、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公共产品和能够开展科学教育的科技场馆、设施非常有限,很多孩子根本无处可去,无物可“玩”。

    最近美国医学科学家协会颁发的一份2005年度杰出青年医学研究者的获奖名单,让程东红感到非常震撼:从638名申请人选出的7名获奖者,有5名博士后,另外两名是在校的高中生。“一个高中生在他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就能获得生命科学方面的国家奖项,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教育、创新文化的成功。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将来的结果是可以预见到的。”

&nbs


p;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将是一个工作重点。程东红介绍说,在“十一五”期间,对未成年人能力建设和培训,主要是通过科学教育,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科学教育将沿着这样几条线展开:第一条线,是学校的科学课课程,要真正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第二条线是教师培训,通过提高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第三条线是要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参与科技活动的机会,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

    这次行动计划还把重视农村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特别突出出来,这是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的情况而作出的决定。在培养的内容上要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艺。

    程东红说,“这次如果能在政策上有这样大的创新,如果真能这样从教育、科技、卫生、国土资源、劳动社会保障、农业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全方位为未成年人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那么对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