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使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就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把建立文化创新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建立文化创新体系,首先要大力推进文化观念的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要特别注重把对文化的理解从长期以来狭隘和片面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能力和全部财富的总和。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这部分,它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就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也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狭义的文化是指与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教育、体育、卫生相并列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体系的分割,文化变成了被肢解的碎片,更有甚者,文化被局限为“文学艺术”,或者窄化为由文化主管部门主管的戏曲歌舞。这种对文化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它不仅阉割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损害了文化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文化观念的创新,就要从各种片面狭隘和陈旧的观念


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发现文化在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能动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六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这种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不仅体现在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且体现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突出作用,包括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对生产力的推动;文化自身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发挥的意识形态作用等等。

     建立文化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要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还要特别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精辟论断首先肯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性、必要性和不可回避性。同时,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就说明,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市场展开竞争的重要“经济要素”。在这里,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与经济价值融为一体。越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越是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说明其意识形态影响力越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的创新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除了具有“事业”的意义外,还具有“产业”的性质。认识到文化具有的“产业属性”,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在保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不断实现和不断扩大,增强文化的发展实力。其次再次,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来重构,逐步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通


过发挥品牌的优势来参与竞争。发展文化产业,并不等于文化的产业化,而是要充分重视文化当中具有“产业”可能性的内容,通过产业创新,来参与国际文化的交流、竞争,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建立文化创新体系,还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的创新。如何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既能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又能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的社会运行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务。体制创新必须改变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深化改革,就是要改革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体制;调整结构,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说,就是要重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份额。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就是要努力寻求产业发展的亮点,对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通过制订政策,予以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制创新还必须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长期以来,政府办文化,国家包文化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政府管理、指导的前提下,如何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所在。政府对文化的管理,在什么程度上什么范围内依靠行政手段,什么情况下依靠法律手段,什么情况下依靠市场调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健康的管理模式,应该是规范和强化政府的政策管理和行政管理。对政府的管理权限进行规范,对政府应该管的要强化;同时,更多的是政府依靠法律和市场来实现管理,让文化企事业机构有自己灵活的发展途径,从市场中寻求发展,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资本的投入和人才的聚集,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体制创新还必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促进竞争,保护意识形态的


安全,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不断发展,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