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从幼儿开始培养

 教师除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外,还要教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幼儿的观察具有无目的、无顺序、无系统等特点。在观察活动中,他们常常先看最感兴趣的那些部分,把布置的观察任务丢在脑后。比如,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春天的景色,很多幼儿只全神贯注地看树枝上的小鸟;去工厂参观,很多幼儿只被转动的机器所吸引;参观图片展览,幼儿只注意图片中颜色鲜艳的画面……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要注意让幼儿明确观察目标,引导他们去观察所要求观察事物的主要方面。

  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顺序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全貌后部分;从下至上,由近及远,如观察大公鸡,就要先认识大公鸡的全貌,再看头、身、腿、爪、尾。对身体各部分有印象之后,再分头细看鸡冠、喙、眼、耳等等。如观察植物,认识花草、树木、蔬菜等就要从下至上,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观察。观察景物、图片,就要从全貌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教师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经常训练,可使幼儿的观察逐步全面深入,思维活动趋于有序性和系统性。

  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就是让幼儿观察两种以上事物,比较事物的异同。幼儿掌握了这种观察方法,有利于他们提高辨别、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幼儿在认识了鸡、鸭、鹅以后,再作比较观察,既能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身上长羽毛,有两支翅膀,两条腿,两只爪子),又能找出其差别(鸡嘴是尖的,鸭、鹅嘴是扁的;鸡比鸭小,鸭比鹅小;鸭鹅有蹼,会游泳,鸡爪上没蹼,不会游泳)。这种比较观察的方法能使幼儿把握各种事物的异同、现象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