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路:工作和人类解放的个人所有制倾向

    在原料工业时代,随着职业已成为工作和创造财富的基本方式,在"所有权"和工作中存在着一个分配。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作为被雇佣者,对他或她的工作没有直接的拥有权。向双赢世界和"顾客至上"社会的转变很大一部分在于将工人从官僚控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得精英成为他们工作中真正的主人。对于顾客真正的价值来自于知识,而知识来自于人类的头脑,我们正向这样一方式发展,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产方式。托夫勒说:"今天最有力的财富放大工具是工人头脑中的想法。工人因此有很重要的,通常是无可取代的生产方式。" (托夫勒1990,233页)。在一个财富源于头脑的经济环境中,对于企业来说,发展个人拥有自己工作的体系是自然并更有效的。

以知识和雇佣为基础的财富创造工作显然是不相容的。在工业时代,人们制造,转移物质以创造财富。财富创造于是可以被跟随并轻易地控制。规范、监督和惩罚的刺激可以增加生产出的物质。以雇佣为基础的工作于是是可行的。今天公司试图了解工人是怎么想的,但是一个人思维怎能被真正控制?

个人所有制的趋势和工作的解放在全球公司理念中已很明显,包括各种补贴制度、授权方案以及更多的。我们目睹的比工作的大众私有化更多--一个比传统接受的资本主义更深刻更基本的财富私人化创造体系。从个人有自己的工作和自由转向想去满足别人的需要。我们正转向一个新型的创造财富制度,大众私有化公司取代了社会主要创造财富的公司和官僚机构。

因为个人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它是"私人工作";因为在全球性企业,人们是私有工人,这个体系叫作"大众私有化"。

大众私有化是一个人类组织的体系,个体劳动者或团队工人有自己实质的工作去做。高级信息技术将个人间相互联系起来。在其他个人、企业或私有合作团队的合作上,他们也相互依赖。这个组织被构建成当个人帮助别人获胜时,自己也获胜的模式。这个制度中没有经理、雇员、统一制度、工资、行政


机构或等级制度。

总结我们的描述,掌握了财富创造还必须同进拥有思想,这就是个人。这个工作又必须依靠私有工作。这些工作又必须为手段和协作相联;所以是大众私有化。有了大众化,在私有制与生产私有化间便有了合作。因为谁控制了思想,谁同时也控制了财富创造。

近年来大多公司不同程度地实行各种补贴制度或授权方案。有了这种制度,人们就可依据自己附加的价值得到不同的补贴。就象商人,工作的补贴每日、每项、每月都会有所不同。事实上,个人得到自己创造的财富的一定比例,并因此有了私有化或个人的工作。通过不同的补贴,公司期望能激起在各自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的干劲和自豪感。

工作私营化有个很久的历史。正如以后详述的那样。从这个历史中期,我们可看到雇员股权所有制的兴起,雇员可以拥有公司股份。这个制度完善到包括雇员从全部公司利润中提取一部分的利润分红,及在一定标准下获得奖金的奖金方案。而且还有收益股份,公司的某些团体可因其个别部门的盈利而从中提成,支付风险费是雇员他们原先工资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有权获得在由部门或当地团体盈利基础上的额外实质的利润。雇员在他们协助创造的每批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上可获得权利金。在企业中的私有制中,这只是一小部分。

林肯电子公司是一个有100年历史的焊接设备厂,它采用的就是私有制。在林肯电子公司,工人的收入直接反映了他的工作量、合格的产品及附加价值。在 1991年,生产平均收入约5万美元(社会上大多生产工人不足2万美元)。林肯公司视其工人为企业家的集合。个人盈利越多、公司就盈利越多。当其他公司被淘汰之时,座落在美国的铸铁带克里夫兰的林肯电子却日益壮大。

纽克公司有相近的私有制。在这个公司,平均每个生产工人在1996年挣53,000美元。至20世纪20年代早期,纽克公司由1970年2亿美元的公司发展成为20亿美元的企业,主要因为它私有制的支付方式。它的成功产生于日本因许多美国钢


铁厂的无效经营而使其停业之时。安利公司是这个趋势的另一例子。它是一个销售相对类似零售产品的公司。公司员工拥有自己的销售权,并且可因其为公司销售产品创利而获奖。如前所述,安利比历史中任何一家公司都更多地产生了百万富翁。

为进一步证明经济胜利正走向私人所有制,远离在管理上的特权制度,请看下面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每一天,8,000人开始进行自主经营。在同期的每一天,250个管理者及1,500名雇员失业!在1994年,发展最快的经济部分是私人企业。

伴随着私有制,大多公司开始实行一些形式的工人授权制或人力解放制度,例如独立领导团队。这些团队无需监督。在任何一个民主的国家中,私有制权利支持一定程度的自由自主。就象国家一样,当企业走向民主,他们也正走向由个人私有制支持的更多的个体民主自由。亿万富翁罗斯·贝若特建立了以知识为根基的有授权及自由工程团队的EDS公司。在EDS公司中,工程组取代了官僚结构。作为回报,贝若特成为这个国家中富翁之首。在琼森威尔公司,至1991年,自主管理部门及不等酬利润体系已帮助公司由1981年700万美元的公司成长为13亿美元的公司(1992年改名为彼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