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创新 经营创新 体制创新

创新系统的研究专家指出,创新研究,肇始于20世纪早期熊彼特的工作,经过战后的线性模型、环节互动模型和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型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

  创新系统的研究专家指出,创新研究,肇始于20世纪早期熊彼特的工作,经过战后的线性模型、环节互动模型和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型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从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创新的新思路。无论是国家层次上的创新,还是区域层次、产业层次上的创新,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系统,即创新系统。目前,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产业创新系统之下,还有企业创新系统,也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本文试图在创新思想和创新系统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结合咨询业和国企改革重组的实践,谈点粗线的认识和工作的体会,就教于大家。

  一、新产业新世纪要有新思维

  有人说,20世纪是发展的世纪,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人类也尽享发展带来的现代化生活;21世纪则是创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创新成果难以预测,人类将享受啥样的新生活也不得而知。但是,必须创新,才有享受。于是,大家对创新世纪提出了系统的内容,创新思维、创新文化、创新意识、创新目标等;具体到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就有创新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等。这些都很重要,从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总体看,缺一不可;但具体到某地区、某行业和某企业,其创新的范畴或侧重点则有所不同。我们研究问题则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

  相对国外百余年的发展史和现有的规模、档次,我国咨询业是新兴产业,充其量与改革开放具来,只有二十多年的历程。相比国内传统产业,咨询业也是新兴产业。咨询业是在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由于产业背景的不同和时代特征的差异,咨询业不可能走传统产业走过的路,它必须走自己的路。可以说,咨询业是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结合体,信息是咨询的先导,知识是咨询的载体;或者说,咨询业是预测和未来的结合体,预测是咨

询的手段,未来是咨询的追求。本质属性和特定功能决定咨询业必须走在其他产业的前头,必须给人们、给社会、给时代以新的东西。因此,咨询业必须不断创新,必须新思维,必须与时俱进!

  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转制脱钩几年来,每年都在新的环境中拼搏前进。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与政府部门脱钩,划归资产经营公司,今年又面对国企重组、内部改制。过去数年中,公司主要领导凭籍在企业二十多年实践中成功的积累,实施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加之全体员工的团结拼搏,公司不断发展,取得较大的业绩,引起同行的瞩目和有关方面的认可。但是,在公司未来将如何发展的献策献计会上,有员工提出,公司前几年转轨脱钩,通过改革及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释放的能量已经差不多了;公司要想有新的发展,就必须有新的突破。这位员工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发言包含的正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是最基本的原理,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对立统一的原理。过去几年,生产关系调整好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公司焕然一新;现在需要重新调整生产关系,以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和公司的发展。他或者也没有意识到,他的发言又包含了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即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其波动周期,既有扩张也有收缩;如果不在运行还没有回落或者回落还没到谷底时就采取反周期的启动策略,经济的扩张周期就不可能延长或缩短收缩期的时间、降低其强度,以保持平稳运行。也就是说,面对今年国企重组改制大动作和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巨无霸的冲击,公司要有新的东西,要通过创新来保持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咨询公司领导也强调,今年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种提法不是耸人听闻,更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必须认真应对的现实和警示。为此,笔者将一些尚不成熟的思考亮一亮,以收抛砖引玉之功。

  二、观念创新——发展目标与思路

  在创新系统中,笔者以为,观念创新应当是顶尖级的。观念是世纪观范

畴,属意识形态。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观念创新是彻底的创新。因此,一个企业及其经营者,首先必须在观念上创新。存在决定意识,观念创新不是空的、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它植根于现实和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因此,观念创新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和未来的形势有清晰的了解和科学的判断,并以此去确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全国同类综合工程咨询机构中,不仅转轨脱钩先走一步,而且在国企重组和内部改制方面也将先“吃螃蟹”,此其一。其二,转轨脱钩符合中介机构的基本属性,而国企重组、做大做强则与咨询中介独立、客观、公正的本质属性不很吻合。其三,按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就行业性质和企业规模而言,咨询机构属于放活的范畴;但在具体操作中看作利润中心而紧抓不放,可能只允许走国家控股进行多元化改造之路。其四,目前仍倚重企业资质,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依靠个人执业资格的国际惯例有较大的差距。其五,国内同行将全面改制并走向市场,必然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大兵压境、冲击巨大等等。因而,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如何,发展思路如何,则是摆在企业及其经营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跟着感觉走”或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还是在复杂的形势和多变环境中努力寻找一个明确的目标,形成一个科学思路,则需要创新观念。

  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已经走过的一段路程表明,不仅应当彻底摒弃传统产业留下的旧观念,而且要从咨询行业的本质属性和国际惯例来审视目前综合咨询机构的国有经济性质。要在国有经济的框框中赋予新的内涵,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应当是既顺应国企重组的阶段性目标,又要逐步地按咨询业特点与国际惯例来理清思路,明确咨询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智力资本,是人才资源,是现代

技术(管理也是技术),是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是客观、公正、科学的成果,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要敢于冲破国有经济的束缚,大胆地探索中国咨询业生存与发展的新路,才能在与国外同行巨无霸争夺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致于不堪一击,溃不成兵。有了观念创新,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就会在两个方面相应地创新:面对市场,在经营上创新;正视产权,在体制上创新。

  三、经营创新——市场定位与战略

  在体制问题还不可能短时间内妥善解决的条件下,作为企业及其经营者,首先考虑的应当是经营创新,即研究市场定位和企业经营战略。因为无论在何种体制下,企业首先要有市场,根据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和自身资源条件,依托现实市场,开拓潜在市场,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然后在发展中审时度势,积极地进行体制创新,不断地推进产权改革,以增强发展后劲。

  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转制脱钩几年来,为了生存和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环境导致工程前期咨询(主要是指可研编制和评估)几乎全面萎缩的情况下,按国家计委确定的工程咨询服务系列的内容,公司领导及时地开拓了设计、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业务,此外还有工程建筑和装饰。多元化经营使省工程咨询公司不仅度过了艰难的转制阶段,并促进咨询业务不断增长。然而,客观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市场是最活的东西,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咨询公司自身资源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来的因素。我们正是要继续发扬善于就市场变化和自身资源条件调整经营战略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发展时期在经营上有所创新,以保证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分析自身经营优势,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应当如何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主业,规避风险?

  综合工程咨询机构的主要优势在于工程项目的前期咨询,即市场调查、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编制以及评估。省

咨询公司经历了此类业务的低谷之后,目前正处于不断扩张的阶段,经营收入约占公司总量的一半;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投资策略,预测工程咨询在一段时间内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类业务的增加,不仅扩大了市场的影响,而且锻炼了自身的队伍,整合了一批社会资源。就市场竞争对手而言,咨询公司仍占相对的优势,与其他同行(包括境外)开始涉及此类业务相比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此类咨询业务的投入产出总体上看还比较理想,风险也不大。因此,此类业务是省咨询公司当前和今后的主业,要抓紧有利时机不断拓展。

  近年来,造价咨询的业务有较快的增加,而且随着省咨询公司业务的上升,影响也越来越大。不仅政府投资需要造价咨询审核把关,而且其他投资者也日益需要专门的造价机构为其把关。从工程造价的估算、编审标底、预结算审查到其他的评审业务,如果一个项目从头做到底,业务量是挺大的。目前省咨询公司所拓展的市场还很有限,可能只是冰山的水面部分。另外,与其他同行相比,省咨询公司所具有的资质、开始自觉地走向市场、严格的业务纪律和严肃的职业道德都是现实的优势。因此,造价咨询是公司当前和未来另一必须大力扩张的主业。

  招标代理业务起步较晚,但形势喜人。朱镕基强调,严格规范和执行招投标制度。政府在规范和清理建筑市场、清除和防止腐败的过程中,把做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的招标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有关法律规章日臻完善,操作更加规范。省咨询公司凭藉前几年大胆拓展的业绩,首批获取国家甲级资质,并依靠这一优势,继续扩大战果。可以预测,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好服务,此类业务的前景是看好的,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亮点。

  建设监理目前是省咨询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短短几年的实践所取得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在公司传统业务不景气、新兴业务难开拓的特定历史阶段发挥过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而且从让他人挂靠到自主经营,锻炼了本

身的监理队伍,在以广州市区为中心的珠三角监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是:监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进入门槛不断加高,社会资源相对不足,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较低。在这种条件下,公司要从有限的监理市场“蛋糕”中切取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困难不小,要切得更大的一块恐怕更不容易。因此,要审时度势、知彼知己,通过完善自身资源结构,坚持以我为主,加强质量管理,巩固目前的阵地。若能达到此目标,就是不小的业绩。

  设计业务是配角,现有资源和市场形势注定它既不是省咨询公司目前的主业,也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一方面可以承揽一些力所能及的设计项目,另一方面把资源逐步地向工程前期咨询业务转移,做大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编制和项目评估这个主业。

  上述是公司现有的业务,彼此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果要对现有业务进行调整,在资源上也可以重新组合,如设计与可研编制,监理与代理招标和造价咨询。在调整好内部资源之后,再考虑整合社会资源,以发挥其最大效益。

  其次,要研究预测市场,选准哪些领域是切入口?哪些是公司市场经营目标、发展战略之所在?应如何整合内外资源,巩固传统主业,常做常新?如何拓展新的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融资研究是国家计委确定的综合工程咨询机构的一项业务,从总体上看,全国同行开展此次业务并取得成效的不多。然而,这是工程咨询的重头戏,特别是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我国加入WTO之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自主行为不断强化和投资责任终身负责制等,都为投融资咨询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上海市投资咨询公司等已有较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其他兄弟单位投资项目总承包,或者是“交钥匙”,都可以学习。此外,投融资研究领域的内涵也是很宽的,不仅包括新的投资建设项目融资,而且包括了为现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改制重组、包装上市的融资等。

这是一门大学问,做好这篇文章依靠的是人才、信息和电子技术,而首先是人才资源。公司目前已试图开辟此类业务,并找到切入口。虽然前景不明朗,自身人才资源有限,但只要敢于从这方面经营创新,就是可喜的第一步。至于人才资源吗?则一方面找到项目,一方面招揽人才,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走出一条新路。省咨询公司在评估业务萎缩之后另寻生计,可研报告编制、造价咨询、代理招标不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吗?只要有敢于创新突破的精神和稳扎稳打的科学态度,我们完全可以辟出一片新天地。

  市场调查是咨询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是挺大的。在省咨询公司,它只是可研报告的一部分,还未独立为一项业务。公司曾开展若干专项市场调查,但与专业市场调查公司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今后应该在做好可研报告的市场调查的同时,不断提高水平和质量,并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一项业务。市场调查的领域非常广泛,不应局限于工程可研的前期工作,它还包括投融资、物流和政府决策等方面的市场调查。不久前,省公司与广州致联公司联合完成的珠三角城市分质(优质)供水的居民意向调查,就是为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目前公司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条件,还可以利用或整合社会的资源,来共同开拓此项业务。

  战略研究和规划既是国家计委早已确定的一项咨询内容,也是区域、行业到企业有所需求的一项咨询服务。目前此项业务大体还由政府或其相关研究机构去完成,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业、企业对发展战略的日益重视,开拓此项业务已提上议事日程。公司已经涉及该项咨询业务,如与省计委有关处室一道开展珠三角城市分质(优质)供水规划的编制。虽然还只是一种尝试或应景之作,但总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此项业务可以说是跨咨询的两个大领域,既是工程咨询,更是管理咨询,是一项很有市场潜力的咨询业务。因此,应当顺应形势的发展,开创战略研究和规划咨询业务。

  管理咨询是与工程咨询并称为咨询业的双子星座,中央在提

出大力发展咨询业时一并列举了此两项咨询。在国内,就目前咨询界两大服务板块看,工程咨询板块发育比较完善,而企业管理咨询板块发育则相对较孱弱。在国外正好相反,管理咨询服务几乎遍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由于时间和空间等条件,造就了全球管理咨询界的一批巨无霸,目前进军国内咨询领域的主要也就是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与它们相比,国内管理咨询机构则是小儿辈,或者正处于襁褓阶段,实在难以抗衡。据报章披露,国内管理咨询目前仅占市场分额的十分之一,但并不因此而望而生畏,裹足不前。且不要说将来发展有条件可以走向国外,就国内市场而言,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虽然国外管理咨询巨无霸具有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但洋顾问在国内的一些失败咨询案例也表明,国外同行有水土不服之嫌,它们要全面占领市场总有个过程,且占企业总量大多数的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请不起要价昂贵的洋顾问。这就使我们涉足此领域留下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此时间空间是有所限的,我们也要抓住机遇,避实就虚,切人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积累经验,培养和招览人才,逐步提高水平,增强实力。在这个过程中,与外国同行既是竞争又可合作,既是对手,也是伙伴。省咨询公司曾派出一些员工,参加管理咨询的学习与培训;广业资产经营公司的领导也多次提示我们,要在这方面为中小企业服务,先从广业公司的板块内,再到板块外。对于工程咨询机构来说,管理咨询可能是另一个领域,但并非不可逾越。综合工程咨询企业,不应受“工程”所局限,在经营领域方面要敢于创新。省咨询公司既然在转制脱钩方面已是第一个敢吃螃蟹者,那么,为什么不敢在涉足管理咨询方面也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呢?

  上述咨询市场,目前尚留下很大空间,而且这些咨询业务的开拓,还没有准入限制或门槛,其风险度也不高。具有战略眼光、敢于观念创新、经营创新者,应捷足先登,抢占这些领域。当然,对上述的咨询业务

,也不可能一哄而出,全面开花;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程度,比较分析,综合权衡,排排队,选准切入点,集中力量,有所突破,开辟一个,成熟一个,收获一个;然后逐步推开,稳扎稳打,扩大战果,形成气候,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体制创新——产权改革与动力

  我国企改,特别是国企改革,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不断推进,其中有不少大动作;但一致认为产权改革是企业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的核心,把产权改革看作是国企改革的攻坚战。这一仗打了好几年,现在还在打。经过几个阶段性战役,提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施法人治理结构,要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进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实际上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这样做了,只有程度不同,有的比较规范,有的还存在较大的缺陷,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但是,迄今为止所讲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讲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怎样界定,认为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界定清楚了,那么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好了。现在,这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在国际上已经过时了,目前的治理结构主要是讲两种资本关系如何界定。两种资本中一种是出资人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各种资产及土地等,统称为货币资本,另一种叫人力资本。国际上已从过去那种以货币资本为基础,以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如何界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转向了以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础,以这两种资本的关系如何界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重要要素,已登上社会经济的历史舞台。因此,现在的治理结构实际就是主要围绕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和控制来安排治理结构,不再称“法人”治理结构,并相应地建立起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若不对这两个问题加以重视,恐怕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首场战役,将是围绕人而不是围绕产品和市场而展开的,即争本人力资本。因此,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现阶段的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应与国际接轨,要有所突破,体制上要有所创新;应集中力量研究以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治理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其相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上述关于人力资本和治理结构的探索,还局限于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及其在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尚未涉及到企业所有员工的人力资本及其作用问题。这与企业产权改革,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及其治理结构的建立相去尚远。不过,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着名的经济专家已经明确地提出这方面的论题。去年,钟朋荣教授就提出了“共生理论”。他说,按传统的观念,不管哪一类的国有企业,其资产都是国家的,国家是企业的出资人,是资产的代表。不论进行扩大再生产时国家有没有新的货币资本投入,企业新增的资产(剩余效益)都是国家的,即“孩子是娘生的”。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他指出,无论是国企的原有资产抑或是新增的国企资产,都有企业所有员工劳动创造的剩余效益,“孩子也是爹生的”。李宝元教授也指出,所谓企业,从产权经济的观点来看,就是拥有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一群人,按法定规则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经济实体。人力资本权在这个经济实体所有权的安排必具有一种特殊的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无论货币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具体拥有多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都少不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控制,货币资本产权和权益都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

  按其理论,如果说,一般必须由国家注入新的货币资本(实际上现在很多国企已经靠多元融资,而不是靠国家直接投入了)才能扩大再生产,进而国有资产得以保值增值的企业,都包含了企业所有员工的人力资本所做的贡献,那么,那些不需要国家再注入什么新的货币资本,而依靠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服务

型、特别是科技型、智力型企业的效益,就几乎是人力资本的贡献。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是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成为取代货币资本、成为配置经济和其他生产力要素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是创造技术资本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它将以无限的智能,创造无限的生机,它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最具本质性的东西和最决定性的力量。因此,人力资本应当是科技企业、智力服务型企业资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因此,人力资本没有理由不在企业的总股本中处于控股的核心地位。这一观念的建立,对科技型、智力服务型国有企业的重组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决议中,已经明确地提出,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内部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可以这样理解,技术也包括发明、专利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可以参股。这些无形资产实际上就是以人为载体的人力资本。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议,为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包括股份制改造和建立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就咨询业而言,目前属国有资产的机构仍不少,包括国家及各省的综合工程咨询机构、专业设计院、研究院所等。无论迄今仍是事业单位还是已经转为企业,或者或早或晚都要转制为企业的咨询机构,都面临着如何界定国有资产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关系问题,面临着如何通过正确的产权改革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亟需上述理论的指导,亟需国有资产主管机构和国企重组的负责部门正确理解并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决议。这样,才能在国企的改革重组中,在咨询行业的脱钩转制中,既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主动作用,实现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咨询业的目标;只有这样,也才能保证我国咨询业在加入WTO之后,在国外同行巨无霸进入我国的首场战役&m

dash;—人力资本争夺战中不至于不堪一击,造成大批人力资本的流失,

  “中为洋用”。

  为此,在未来的国企改革与重组中,特别是科技型、智力服务型的国有单位的脱钩转制中,应当建立一套有效保护、激励和约束企业全体员工人力资本合法产权,多元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相关竞争和调控的特殊治理结构。首先,无论是建立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制公司,都必须对“共生理论”有正确的认识,要对国际上以货币资本和人力求资本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有创新的思维,要在产权改革问题上有所突破,化产权改革的压力为动为。其次,应在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上保证国企所有员工都拥有合法的人力资本产权,以保证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以及吸引社会市场上高素质、专业化人力资本加盟的内聚力。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在资产评估时,应对国企人力资本股权进行划分和界定,对员工个人投资和积累的人力资本份额应在法律上予以认可,且作为股权结构中的股份资本予以确认,并与货币资本产权一样享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再者,国企应在多元利益相关者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下,建立员工人力资本产权与社会货币资本产权共同参与企业经营控制和收益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四,国企应借助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特别是教育培训和自己独特的社会信誉及政策前瞻优势,迎接新世纪世界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选择和制定适应本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本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运营模式,从人力资本维持保证到员工关系沟通网络建设,从契约化管理和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到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重塑,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管理。总而言之,要通过体制创新和产权改革,进一步进发国企,特别是智力服务型企业的活力,真正使咨询业得到发展,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