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从跟踪走向跨越

春兰是中国最早崛起的家电企业之一,1973年就开始生产空调,其品牌随着空调产品连续30多年的畅销,而被广大消费者最先熟知并与之建立了情感联系。它从诞生到驰名,不但折射了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史,更见证了数以千万计消费者的生活变迁与需求取向。
  可以说,春兰是我国第一代空调产品的缔造者。春兰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庆介绍说:“春兰最早的空调外壳是由工人用铁锤敲出来的,模具全部用的是人工做的木模。尽管那时技术、资金、材料什么都缺,产品也不如现在的质量好,但它毕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空调。它的出现,使中国人提前20年用上了中国品牌的空调产品。”1985年之后,春兰人在陶建幸总经理的领导下,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最新技术,使空调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1989年,空调产量已跃居全国空调厂家之首,1995年获得了“空调销售大王”的称号,春兰品牌几乎成了空调的代名词。
  孙庆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以高新技术来打造品牌的战略是正确和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70年代与我们同时跨入空调业的近20个空调厂现已全部消失,而春兰却能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显然,这并不是说现已消失的老空调厂当初没有采用新技术,只是由于他们采用的新技术定位在“跟踪”这个层面上,虽然模仿造出的空调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始终处于受制于人的落后阶段,当竞争趋于激烈之时,便不可避免地走上“覆巢”之路。
  春兰走的是另一条路径。在技术“跟踪”阶段就为今后的“跨越”做好准备,如在引进国外尖端设备和相关技术时,一方面自行配套辅助设备,消化其技术“养分”,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对其技术秘密进行破译,并着眼于新技术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春兰跳出了“等距离追踪”的怪圈,率先走上了掌握核心技术、获取完全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之路,不但掌握了现有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而且掌握了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先后开发出上百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春
兰技术”产品,其中数十个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成为中国空调业的杰出代表。
  由于技术领先,春兰空调不仅制冷能力和效率达到世界水平,“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6万小时,而且“热交换器K值研究”、“声质量研究”、“离心风机数值研究”等成果,分别在美国举行的第51-53届国际家用电器技术交流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几百个系列的空调产品凭借获得的英国的BSI、香港ISO9001、荷兰RDW、德国TUV、德国GS及欧盟CE等国际认证,而出口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掌握了核心技术再言进入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空调变频技术领先世界一筹,其变频空调器垄断了全球的销售,春兰曾希望购买其关键技术。然而,日方却用7000万元天价给予了封锁。春兰下决心自己攻下这个技术。他们组织科研人员,对世界变频技术进行全面研究,经过一年多攻关,终于形成了全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模式和数字模型,并获得了变频技术的完全知识产权。其生产出的高品质变频空调,节能达20%至50%,噪音下降7分贝,压缩机寿命延长25%,在零下15度、160伏电压等恶劣工况里仍然工作,而研制投入只用了300万元。
  1996年以前,国内发动机排气量在100CC以上的摩托车市场几乎被外商占尽,而春兰要上100CC排气量以上的摩托车,面临着国内外厂商联手实施的技术封锁。此时,不少外商要春兰购买他们的装配设备和技术,做他们的装配车间。春兰拒绝了,而是自己攻关,他们掌握了100CC以上高速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制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装配125CC高速发动机的“春兰虎”、“春兰豹”摩托车。而且在125CC发动机的技术层面上再上一层,推出了250CC摩托车各种车型,不久,500CC摩托车也走下生产线。
 
  外国公司和竞争对手的种种羁绊,造就了春兰先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再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固有风格。正如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
官陶建幸所说:我们不怕强手,但我们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新品开发上,我们确立“完全知识产权”的原则,坚持“决策三思”:一思春兰自己是否具有这项技术,如果春兰没有这项技术,那怎样才能获取这项技术;二思春兰获取这项技术后,能否消化这项技术,最终真正完全掌握这项技术;三思掌握这项技术以后,春兰能否获取它的后续技术,并能独享相当一段时间完全知识产权。
  可以说,春兰这种风格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使其有别于组装式企业而凸显出自身的创新优势。在掌握了空调所有核心技术后,春兰空调的年产量达到600万台数级;当掌握了双缸、水冷四冲程和V型多气阀及电喷发动机技术后,春兰跨入摩托车行业,并顺势进军汽车业;获得模糊程控、静音、高洗洁度等关键技术,春兰洗衣机产业诞生;拥有动力镍氢电池自主知识产权,春兰电动车产业及新能源产业横空出世......每一个产业崛起的背后,春兰都有最新技术的强劲支撑,它们是春兰致力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极好实证。
  记者后记:春兰目前已形成家电、自动车、机械以及新能源等多元化产业体系。春兰的多元化与其它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以自主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为基础,实行产业不“同心”跨行业发展的多元化,它的优势是互补所长,共避所短,一个产业崛起,会带动另一个产业发展,若其中某一产业有问题,则不会拖累其它产业。这种与跨国公司多元化发展相一致的产业建设和经营方式,为春兰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
构筑面向全球的创新平台
  春兰研究院是目前国内企业界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档次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在这个用15亿元打造的“科技金巢”内,春兰设有智能控制中心、计算机中心、CAD中心、信息中心、能源中心和仿真分析工程中心等10多个“科研单元”,容纳了近千名科技人员在开展研究工作。
  春兰集团技术副总裁帅荣俊告诉记者:“企业建研究院在国内并不少见,但就其规模和研究已经
达到的水平,以及研究的前瞻性而言,春兰研究院无疑是佼佼者。目前春兰研究院已开发成功和确立研究的有动力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电磁制冷技术、发动机直喷技术等,这些属于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课题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产业和巨大的商机。”
  随着科研设施、资金等″硬件″的不断加强,春兰科研“软件”——人才的引进和整合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一方面,春兰通过其海外机构以及互联网,面向全球公开科研项目实施“课题招标”,以优厚的条件延揽海内外尖端技术人才加盟,另一方面在自己的“贝尔实验室”——春兰研究院内部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等方式,鼓励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有独创精神的青年人才自己选题、自行组阁,同时还与国内外40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课题攻关组,共同对世界前沿科技进行攻关。目前,开放式的春兰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已吸引了近200名博士后、博士、硕士及专家来此工作,他们与春兰旗下3000多科技人员一起推动着春兰科技的持续跨越……
  记者后记:前不久,春兰第五次面向全球各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公开了本年度整个集团的10多个前瞻性科研方向,并招聘博士后。讯息发出不到一周,就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个人的项目、课题申请书上百份,还有许多教授、博士和“海归”学人带着方案到春兰研究院为某一课题竞标。
  从关注单一项目到重视整体优势,从关注技术演进到重视制度设计,从关注设施投入到重视人才开发……春兰在实践中,冲破了旧观念、旧习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招法,精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创新平台。其经验证明:创新平台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它可以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并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