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频遭反倾销调查

中国轮胎频遭反倾销调查
  就在中国轮胎出口高奏凯歌之时,一股反倾销的暗流也正朝我们袭来。
    2005年12月30日,印度商工部应印度汽车轮胎生产商协会的请求,正式发起对中国的客车和卡车斜交胎相关企业的反倾销调查。
    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有
  关机构宣布对中国的轻型卡车轮胎
  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5年10月28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立案的公告……
    中国轮胎正处在国际贸易争端的旋涡之中。轮胎企业对反倾销应诉并不主动
    “2005年是中国轮胎行业遭遇国际贸易争端最频繁的一年,南非、墨西哥、印度先后对我国轮胎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文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立案的土耳其反倾销调查被裁定为倾销成立,再加上以前秘鲁、委内瑞拉、埃及的反倾销制裁,2001年至2005年之间,共有7个国家对中国轮胎行业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在被提起反倾销调查时,被控方有申辩权和诉讼权。如果能够积极应诉,有可能挽回败局。但我国涉诉轮胎企业大多只是消极等待,不愿意应诉,结果自然是不战自败。
    “几年前,行业协会就提醒企业,轮胎出口要注意,反倾销问题,协会就此建立了反倾销预警机制,但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鞠洪振说。
    印度2005年12月30日提出对中国相关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此案涉及到的某中国轮胎企业就表示,不打算应诉。这家企业负责进出口业务的人士表示,目前印度市场占公司总体出口量的5%左右,印度市场利润也较低,所以公司不打算应诉。
    三角集团负责海外市场营销工作的负责人认为,由于国内轮胎企业出口金额较小,对业务的影响不大,大多数企业没有进行任何抗辩。这种消极应对的结果是中国轮胎国际市场份额不断丧失,国外反倾销调查愈演愈烈。应诉要讲究方法
    2004年8月,土耳其对中国向其出口的轮胎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有三家
中国轮胎出口企业分别进行了应诉,但这与十几家向土耳其出口的轮胎企业相比仍然太少,应诉力度明显不够。结果是土耳其政府于2005年3月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征收反倾销税。
    “如果土耳其反倾销调查案,通过协会联合应诉,结果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橡胶工业协会负责反倾销调查应诉工作的赵文权说,由行业协会代表行业出面,有利于改变过去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容易引起对方重视。同时,协会出面抗辩和企业应诉效果不同。如果一家企业去应诉,既形不成合力和声势,也会增加诉讼成本。
    随着橡胶行业应诉反倾销事件的增多,国内橡胶生产企业强烈要求行业协会有所作为。去年10月28日,南非对我国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后,国内轮胎企业纷纷要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出面与南非方面进行对话、抗辩。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代表行业就南非对中国轮胎反倾销立案调查做无损害抗辩。赵文权介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以,来,南非反倾销案是以协会名义出面做无损害抗辩的第一案。反倾销背后有跨国巨头的影子
    在这些反倾销案中,有个明显特点: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几个国家,大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而且中国轮胎出口占这些国家轮胎市场的份额比较小,如在印度不到1%,南非不到4%。
    “从表面上看,似乎对中国企业构不成多大威胁。但是,反倾销调查一起接一起地发生,背后有深层次原因。从这些国家反倾销调查可以发现,背后的始作俑者是普利斯通、固特异等跨国轮胎企业。”赵文权说。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国,每年有1/3的轮胎要出口海外,而且轮胎出口量年增幅一直保持在 30%以上。2004年出口6875.2万条,比2003年增长50.6%。这几年,中国出口地区有较大变化,2003年以前,斜交胎出口量约占2/3,主要出口欧美等不生产斜交胎的国家,对其利益损害不大。 2004年,我国子午胎出口占总出口量的一半,除了出口欧美外,也开拓了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赵文权分析说:“这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在产品结构上相似,中国轮胎出口就形成与跨国轮胎企业直接竞争的局势。跨国轮胎巨头意识到中国轮胎有可能威胁到它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于是通过反倾销方式来挤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业内专家认为,跨国轮胎企业利用反倾销等策略,一方面加快蚕食中国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市场阻击中国轮胎产品,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