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释昼——意象思维模式

长者释昼——意象思维模式
□思维情境

 

    一位长者问他的弟子:“谁能告诉我黑夜何时结束,白昼何时开始?”

    一个弟子脱口而出:“在一定的距离内,能够区分远处的动物是羊还是狗的时候,白昼就开始了。”

    “不对。”长者很失望。

    “能够看清远处的树木是无花果还是桃树的时候,白昼就开始了。”

    “也不对!”长者有些生气了。

    “那什么时候是白昼的开始呢?”弟子们异口同声地问道。

    长者严肃地对弟子们说:“只有当你们能够看到对面人的脸孔,认出他是你们的兄弟的时候,才是白天的到来。否则,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对你们来说都是黑夜。”

                   (摘自《参考消息》2005年1月9日)

 

□思维原理

 

    长者的问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表层是问客观物质世界中昼与夜自然现象的识别,而深层是问人类社会中相对立事物的辨别。弟子们的思维紧紧局限在表层,老老实实地回答长者的提问,没有领悟到表层下的深层问题,而长者实际上是想让弟子们通过自然现象来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因此,“长者释昼”呈现的是一种“意象思维”,从表象中提炼意象,用意象反映表象的实质。生活中的“意象思维”就是指我们在看待生活现象时,不能只是对现象进行简单的判断,还要透过现象,提炼出对生活有帮助的普遍意义。比如,学生上网,一些家长缺少与他们的平等沟通,粗暴干涉,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反而促成了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这是生活中的表象,我们除了对表象进行是与非的评判外,更主要的是要建构“意象思维”,从表象中发现问题,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思维意象: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父母的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这两点又都可以归结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建议父母多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长者通过白与昼的识别,告诫弟子们:认识人的真实面目并与之和睦相处,才是生活的希望。

 

□思维启迪

 

正向:“意象思维”触摸到了滚烫的额

头,也诊断出了高烧的病灶。
反向:“意象思维”让一些问题纠缠不清,越弄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