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训练:腓德烈大帝巧布“巨蟹”阵

系统思维训练:腓德烈大帝巧布“巨蟹”阵

  1757年是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处境最困难的一年。普鲁士军队遭到来自四面八方近40万敌军的围攻:在西面,由戴艾斯提斯元帅率领的10万法军和由苏比兹元帅率领的3万法军,正向柏林逼近;在东面,8万俄军深入东普鲁士境内,也打通了通向柏林的道路;在北面,瑞典军队1.7万人已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南面,由道恩元帅指挥的10万奥军,正大举向北挺进。普鲁士几乎陷于绝境。
  面对危局,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并没有认败服输,他分析了不利的局势,决定在敌军还未对自己形成最后的合围之前,争取时间首先歼灭诸路敌军中最弱小的一股力量,即由苏比兹元帅率领的3万法军,然后再相机行动。于是,他让贝芬公爵率领4万余人牵制住道恩元帅的奥军,另以10万金币收买了接替戴艾斯提斯担任法军指挥的李希留公爵,使他率领的10万法军按兵不动,然后亲自率领普军精锐主力寻找苏比兹决战。但狡猾的苏比兹却避免和普军决战,连连撤退。腓德烈大帝十分清楚,敌军的包围圈在逐渐缩小,若想不输掉这场战争,最急切的就是争取时间,尽快取得一次会战的胜利,以争取改善局势。于是总数为2.2万人的普军尾追着苏比兹军的3万人寻找战机。而苏比兹却一退再退,最后撤进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内。腓德烈发现敌人的新营过于坚固,强攻难以奏效,便主动退至罗斯巴赫,制造假象,诱使苏比兹脱离他的营地。
  苏比兹的部下,原本倚恃自己的兵力优势而趾高气扬,现在却跟着苏比兹被弱小的普军追得像逃命般一退再退,疲劳之苦和骄狂之气使他们对撤退极为不满。现在,当他们看到腓德烈不战而退,就更加自信地认为,普军是虚弱的,是不堪一击的。于是,将领们纷纷向苏比兹要求以进攻来结束战争。苏比兹在将领们的强烈督促下,决定第二天即开始进攻。这样,腓德烈大帝的“退却”行动,不仅使苏比兹最后下了会战的决心,也诱使他走出来,放弃了坚固的阵地。
  在罗斯


巴赫,腓德烈布下了口袋阵。这是一个以炮兵阵地居中,以骑兵和步兵为左、右两翼的新战阵。这个东西长而纵深浅的新战阵,完全是攻势型的布置,它就像张着大口,伸着长长双臂的巨蟹。它的左、右两翼如同巨蟹的两支长钳,可以随时伸出去打击敌军纵队的两个侧翼;而中央的炮兵阵地,如同巨蟹大张的血口,向着正面涌来的联军,喷射出密集的炮火。
  骄狂的法军本以为普军肯定会摆出防御的阵形,做梦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张着血口的“巨蟹”。1757年11月5日下午3时30分,腓德烈看到敌军走进自己布下的迷阵,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只见38个中队4000名精锐骑兵,以铺天盖地的威势伴以地动山摇的呼喊,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压向敌军纵队的右翼。敌军纵队立时像炸了窝一样乱成一片,战斗队形整行整列地被炮火轰散。另有7个普军步兵营在炮火掩护下,直插法军的左翼,并用快捷猛烈的炮火射向敌军。敌人阵形大乱,人马挤成一团,自相践踏。经过近3个小时的战斗,原野上摆满了法军官兵的尸体,落荒而逃的散兵四处逃命。这场战斗中,普军以500余人的伤亡,毙伤敌军7700余人,俘获5000余人,缴获大炮67门。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使普鲁士得以解除了西面来自法军的威胁,击破了联军的包围战略,重新唤起了普鲁士的民族自豪感。

  [系统思维训练]
  请用系统思维分析本案例中腓德烈大帝的军事指挥艺术。

  [思维提示]
  腓德烈大帝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能把正确的战略和出色的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敌强我弱,四面临敌的不利条件下,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薄弱环节,使敌人的包围战略瓦解;在决战的战场上,他又巧妙采用引蛇出洞的战术,避免劳师攻坚,把敌人引进自己的口袋阵。正是由于腓德烈大帝考虑问题能统筹兼顾全局,所以才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巧妙设计,精心安排,一战功成,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