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土地上的创新故事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5年前还是钱塘江边的一片滩涂田野,农业、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散落乡间;而今,UT斯达康、阿里巴巴……一个个梦幻般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5年前还是钱塘江边的一片滩涂田野,农业、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散落乡间;而今,UT斯达康、阿里巴巴……一个个梦幻般的企业在这里诞生,摩托罗拉、三星、华为3COM、中兴通讯……一个个国内外高科技巨子相继落脚。

  踏上这片土地的各方人士都会为它的骄人业绩而称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等9项科技进步指标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从建区时的不足300万元蹿到了全省各县(市、区)前列;人均创利水平在全国高新产业区中连续6年名列前三位;软件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留学人员创业、动画产业四大国家级基地集聚这里。

  这就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它何以在短时间内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增长力——即便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仍保持了出口超4亿美元、投资超1亿美元、日引进1家以上企业的高速!

  有人说,这里是一片政策的“洼地”,上级关注多,优惠扶持多;有人说,这里是产业的“高地”,高科技企业天生就发展得快……面对猜想,高新区的同志笑着说:也对也不对,欢迎来看看。

  故事一:杭州VS班加罗尔——创新的土壤

  班加罗尔——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基地,着名的“南亚硅谷”。

  3月上旬出版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经济学家》刊登了一组关于中印两国的策划报道,将杭州和班加罗尔作了一个有趣的比较。报道说,它们有着类似的人口、环境、高校资源,对高科技公司有着同样明显的吸引力,而在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杭州显然表现出了更高的效率……

  向《经济学家》推介杭州的是印

度最大的软件服务出口商——塔塔信息技术公司位于杭州高新区的全球研发中心负责人、塔塔中国区总经理瑞吉纳(Rrajanna)先生。

  就是这位瑞吉纳先生,前不久特地给高新区领导写了一封信,感谢政府授予塔塔杭州研发中心50万元的管理创新奖。研发中心是由于成为中国第一家同时获得CMMI与PCMM五级(全球最高级别的软件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认证)的企业获得此奖的。瑞吉纳说,他是从印度坐飞机来领奖的,塔塔在全球有那么多分支机构,却第一次因为企业管理创新受到政府表彰,钱并不重要,精神激励却是巨大的。

  无独有偶,如今名闻遐迩的UT斯达康,数年前还是一家在背街弄堂里“捣鼓”的企业,不少人第一次看到“小灵通”都摇摇头:这种小玩意儿能成气候吗?但从省到市到区各级政府却对这个留学生创业企业青睐有加,扶持它走好了创业的第一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创新之花绽放时就带来了丰硕的回报。成功后的UT斯达康将通讯公司和全球研发中心设在了高新区,迄今为止在杭累计投资超过了10多亿元。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洪航勇说:高新区要当建设“数字浙江”的排头兵、打造“天堂硅谷”的主战场。硅谷的成功靠什么?靠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新区的灵魂,通过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营造一片创新的土壤,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在这里,几台电脑、几个聪明的脑袋加一个绝妙的主意就可以注册办公司,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软件专业孵化器”,为230多家企业在初创时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宽带等设备,帮助申请和配套提供了1000多万元的“种子资金”、国家创新基金。

  就是这看上去不起眼的免费房租和数额不

过1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让企业度过了连薪水都开不出的初创时期,开始了高科技企业特有的爆发式增长。今天,95%的浙江家庭安装的峰谷电表及其嵌入式芯片来自这里孵化出的一家企业,中国第一家将生物指纹认证投入产业化的企业也出自“软件孵化器”……

  在这里,一个由高速光纤结成的“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从高新区延伸到全市40多个楼宇和300多家企业。有别于人们平时接触的宽带网络,这是一种为中小软件企业服务的专用网络,过去小企业由于缺钱往往去买盗版的软件开发工具,如今这个平台挂上了以集团采购的形式购买的微软正版开发软件,就像一个开放的网上图书馆,企业随时可以借用;以往企业规模小,只敢接百万美元上下的软件开发项目,而未来公共服务平台把众多中小企业集聚成一个“舰队”,共同承接上千万美元乃至更大的单子,再借助公共平台进行分配、协同开发。

  在这里,高新投资担保公司为有市场、缺抵押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近10亿元的融资担保。

  在这里,高新区联手世界着名IT企业及浙江高校成立了微软软件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及各类开发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咨询服务。

  在这里,高新区成立了后勤服务中心,为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的高科技企业员工提供住宿、餐饮、洗衣等酒店式服务。

  故事二:UT斯达康的“错误理论”———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

  今天,几乎每一个来到UT斯达康全球研发中心的人都会为这幢独具现代时尚的椭圆形建筑所倾倒,钢架玻璃的大厦内有树木、阳光、流水,恍若置身花园。这里已经成为高新区的一大地标。

  然而,负责建造的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谦告诉我们:这幢建筑并非十全十美,像那座耗资不菲的空中天桥实用

性就不高,下次我就有经验了。

  不过公司上下并没有人指责王谦,“在UT,每个员工在职责范围内都有充分的自主权。建造这个耗资数亿元的研发中心,董事会只给了一个预算单,具体什么风格、式样完全由我负责,不用汇报再汇报,至于错误那只是因为没有经验所致,”他说:“做一个错误的决定,比你不做决定要好得多,这就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容忍错误甚至鼓励失败的风险意识却不应仅仅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整个高新区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超过10%,是全省和全国平均的10倍以上。像UT斯达康现在每年投巨资研发的3G(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IP-TV、光传输等技术,都具有相当的市场风险,仅3G技术开发已历时8年,耗资1亿美元,而一旦全球性新一代移动通信市场形成,超前的创新理念就将帮助这家企业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

  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神支持。4月1日,我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这对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公司的创始人邱柏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当年,为了研发国际上第一块全自动指纹识别模块,他一个人到外地乡下租了一间平房设计指纹算法,1年多时间里只有周末才回家看看妻子和一岁的孩子。创业初期,长时间接不到定单,员工们不拿工资坚持了好几个月。而今,中正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产品在国内银行、政府、教育、安全系统获得了巨大成功,巴西、尼日利亚等国一些政府部门也纷纷采用。

  创新,更需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甘于充当“组装车间”、“加工基地”,勇于在我们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领域寻求突破。传真机、打印机、标签机我们司空见惯,但你想象不到的是,这些机器上大量消耗的打印色带却基本上来自美、日、韩、法,国内1年需要付给国外企业数亿美元。高新区企业&m

dash;—杭州天地数码有限公司瞄准这项国内空白,自主研究打印色带的配方。有了配方还需要专业制造设备,进口一台需要500万美元,他们咬咬牙自己设计了一台,由此使我国成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天地数码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随之被信息产业部选中为“热转印色(碳)带”的中国行业标准起草单位。这意味着今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销售必须执行中国人制定的标准。

  故事三:织里童装跃入光电时代——创新催生传统产业裂变

  五六十人的湖州达美制衣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湖州织里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它设计衣服式样时甚至不会用手工在纸板上画,而是直接在样衣上换领子、袖子、纽扣,费时又费力。然而前不久,这家企业似乎在一夜之间从“石器时代跃入了光电时代”,它开始利用互联网从中国服装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服装款式资源库中下载服装设计系统,在电脑上完成款式修改,生产周期一下缩短了三分之一。

  提供这项服务的是坐落在高新软件园内的国内最大的服装信息化系统供应商——杭州爱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服装信息化共享平台是爱科承担的一个国家863项目,目的就是让达美制衣这样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资源库实现服装数据的远程修改、输出,并打印成服装样板,提高设计能力和生产效率。到3月份,已经有200多家织里企业和100多家杭州女装企业采用了这项技术,爱科的下一个目标市场是象山县爵溪和宁波市鄞州区的针织服装块状经济。

  有人说,高新区的企业生产的不是粮食,是味精,是催化剂,将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投放到浙江的传统产业中就将产生巨大的化学裂变。不光是爱科,像绍兴的印染行业,原来调色基本靠老师傅凭老经验,1万米布到底该用几桶染料都靠“毛估估”;采用了高新区企业开发的&ldquo

;自动调浆系统”后,不但节约了原料,调色也更为精准。巨化集团锦纶分厂花60万元安装一套高新区企业浙大中控的集散控制系统后,点点鼠标就可以控制从配料到生产过程,光原料一年就省下100万元。

  在高新区,政府不仅设立高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还有一项鼓励区内传统企业技术进步的资金,每年有数百万元。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耳濡目染中,一些原来的建材、家具、建筑五金企业也在悄然“改行”。

  有的从落后、污染行业逐步退出,投资于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物产、酒店服务业。昔日以长河水泥闻名的华业控股集团在异地搬迁的同时,利用闲置土地盖起了6万多平方米、专供高科技企业使用的标准厂房、软件用房、科研用房,并协助办理各项投资登记手续,到目前短短3个多月,引进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达6亿多元。

  有的在完成资本积累后,把产业投资重点转向了高科技产业。3月,国内首部500集大型卡通片《天眼》在杭首播,出品方却是靠一把泥刀、4800 元起家的大型企业中南建设集团。在高新软件园,正与中南集团、中央电视台合作开发国内第一部大型三维数码动画片的香港总监说,香港有人才、技术,内地有投资,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地携手必将使中国动画产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