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传奇背后的创新故事

      李连群:天津市集贤大酒家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国家烹调高级技师、国家烹饪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大师、天津首届烹饪大师、中国名厨联谊会执委

  从二级厨师到连锁饭店掌门人,这段人们眼中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正是李连群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市场的转变,激发了他勇往直前的潜能,在不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角色的变换,如一只幼蛹,终于在阳光下蜕变为自由的蝴蝶,蜕变的过程尽管痛苦,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必要的经历,对于李连群,跨越蜕变的支撑便是创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询他传奇背后的创新故事。

  “我的思路就是要先从饭盒上统一标准,让职工在企业打饭,只有职工吃好,才有精力为客人服务。”

  连锁经营 服务中实现规模扩张

  走进集贤连锁品牌的第四家酒楼——集贤佰悦海鲜大酒楼,你会发现每一件摆设都带来一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享受,宽阔的厅堂被分为别致的用餐区与娱乐区,柔美的灯光下,觥筹交错,伴着清脆的流水声,让客人体会饮食文化带来的乐趣。水族区不仅面积大,各种水产品应有尽有,就连平日难得一见的鲨鱼也悠闲地徜徉于两层楼高的落地密闭水族箱中,挑逗着过往的游客。楼上的国宴厅更是金碧辉煌、气派非凡,踩在柔软的地毯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会让人感到自己就是这里最尊贵的客人。

  然而,有谁知道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酒楼的拥有者最初只是一名供销社餐厅的普通厨师,这名厨师经过了20年的不懈努力,将原来只供应早餐的北辰集贤餐厅发展为集粤菜、时尚海鲜、鲁菜、湘菜、浙菜、日餐和津菜于一体的四家连锁酒楼和物流中心,并将集贤这个品牌推向社会,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博得了业界的共识与认可,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李连群。

  集贤品牌的发源地是今天的集贤大酒家,其前身是集贤餐厅,作为北辰区集贤居民区的配套网点,起初靠优惠政策还可以维持,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优惠政策的取消使得企业经营每况愈


下,可以容纳二三百人就餐的大饭店一天只有二三十元营业额,从开业到1985年,五易经理,都未使企业兴旺,在这种情况下,李连群认真分析了原因,大胆承包了一个厨房,用“求新、超前、领先”的开拓精神,全方位地实施优质服务的“形象战略”,使集贤走出困境,一跃成为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如今,每年来集贤就餐的客人有一半以上是回头客,60%以上的客人从市区或更远的地方慕名而来,集贤每年接待外宾近万人。文明经商,优质服务,集贤的经济效益节节高,企业的固定资产比创业初期大幅增加,营业收入也比1986年增长46倍。

  承包初期,集贤餐厅账面的流动资金只有二十六七元,李连群用这笔钱为每个职工买了一个饭盒,“我的思路就是要先从饭盒上统一标准,让职工在企业打饭,让他们把企业当作可以依赖的地方,把职工当作上帝,企业先服务于职工,职工才能够回报于宾客,成功的企业都是如此。”就这样他白手起家,在经营中不断钻研自己的业务,完善自我,1992年,他就以最小的年龄晋升为特一级烹调师,1995年又晋升为厨师行业的最高级别,成为了一名中国烹饪大师。

  20年来,李连群以其过硬的专业素质,带出了一个过硬的队伍,在企业的管理和菜品的经营上不断创新,在他的企业中,每一天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管理方式,每一天都有可能出现新的风味菜式。

  “任何行业的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前提,不能盲目创新,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冒险,这充满了机遇和丰厚的回报,也潜藏着一种可怕的失败和毁灭。”

  厨房革命 实践中寻求管理创新

  创新是贯穿李连群事业的主线,究竟什么是创新呢?对于这个问题李连群有独到的见解:“有全新的思想和意识,才能做出新的事情,任何行业的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前提,不能盲目创新,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冒险,因为创新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这充满了机遇和丰厚的回报,也潜藏着一种可怕的失败和毁灭,因此创新的成功与否是要经过市场检验的,只有在


当地的市场上能够立足生存,才是成功的创新。”

  市场起了变化,李连群就要跟着变,十几年中,他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需要。

  为顾客营造舒适典雅的就餐环境是塑造企业形象的第一步,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造装修,集贤大酒楼呈现给顾客的是全新的面貌,旧日那个脏乱差的灰暗餐厅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西班牙式的红瓦洋楼,西式贵宾厅中油画效果的壁布装饰、钢琴伴宴、地球仪式餐桌、高雅舒适的布艺沙发、仿壁炉式装饰等与中式套房中名人字画、硬木桌椅相得益彰,就餐其中,其乐融融。

  “厨房革命”是李连群创新的又一大手笔。“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我从加热容器上做了很多变化,厨房设备的创新与革命,不只起源于制造商和厨房设备商,更主要是来源于厨房。”李连群想方设法改善厨房的操作环境:自动调温的汽化油灶淘汰了燃煤灶;厨房内配置了室内调温、排气净化空气装置;配备了洗碗机、冷柜、烤箱、烤炉等一整套先进的厨房机械;不锈钢工作台整齐、洁净,美观成了厨房的主旋律,厨师的工作成了一种享受。

  李连群在全国首家推出“水幕大舞台”和“名厨大舞台”也是他创新中不可不说的成功招数,将厨房环境、操作过程展示给客人,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所需要的菜肴制作全过程,从“眼不见为净”到“心明眼亮”吃着放心,更为厨师们展示精湛的厨艺搭建了舞台。

  在管理上,李连群洋为中用,从深圳引进了“五常卓越管理法”,结合集贤现有的规范管理,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 “常自律”,“管理中没有很刻板的东西,企业的管理手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消费群体、业态形式和经营氛围发生了变化,自然要调整管理形式与模式。”餐饮业从粗犷型管理向不断细化的管理演变,在业态形式上,李连群又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中餐西吃和西餐中吃的现象越来越多,中餐西吃是对消费者在营养、环保、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消费理念的引导


,不会造成浪费。”

  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李连群更是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为了开阔厨师眼界,他按照厨师技术级别,分别订阅相关杂志,通过将厨师送出去培训和把同行业名厨、名师请进来表演,以达到提高整体队伍水平的目的,每年在职工的培训上就要投入100多万元,以企业的发展带动员工的发展,为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我们的创新是对中餐的口味、营养的搭配以及人们选择食物的习惯进行合理的改变,去除原有一些不合理方式。”

  市场检验 经营中实现菜品创新

  酒楼的生命线系于菜品的质量,好的管理最终还是要体现于菜品之上。集贤广纳贤士与培养人才并重,经过20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支有着精湛技艺的厨师队伍,目前有等级的厨师100多名,高级技师20多位,国家级烹饪大师4名,市级烹饪大师十几名。

  李连群在传统工艺菜式基础上更新菜品,创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招牌菜,“我们的创新是对中餐的口味、营养的搭配以及人们选择食物的习惯进行合理的改变,去除原有一些不合理方式。”为了保证顾客对每一道菜在色、香、味、形、神、意各方面的认可,李连群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菜品创新机制。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可以对菜品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厨师完成其创作,由评委会认可,再通过成本核算手续,就可以与消费者见面。每一道创新菜品,集贤都实行档案管理,每月集贤名下四家连锁店将本月创新菜品一起点评,以市场的销售情况为准绳,将反响不好的创新菜下架,这样就保持了菜品创新与顾客认可之间的平衡。

  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李连群和企业一起成长,不断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拼搏努力。他带领厨师参加天津市及全国性的烹饪大赛,每次都是载誉而归, 1993年西安的全国烹饪大赛,热菜“双鲜汇古都”荣获金牌奖;1994年全国旅游局举办的振兴鲁菜展示会获“九四全国优秀鲁菜宴席金奖”和单项一金、一银的好成绩;1997年,10个菜点经全国名优菜点风味


天津评委会评定为优质品种,其中,“集贤素合子”在当年被认定为首届“中华名小吃”、天津市优质品种;2002年,集贤的热菜“鱼香塔肉”、“上汤冬瓜饺”被认证为中国名菜……

  作为集贤的带头人,李连群不断推陈出新,寻求发展,扬长避短,先后撰写了《在竞争中成长的集贤大酒家》、《创新发展生机无限》等文章。他在工作的实践中,常常以对市场敏锐的悟性把握商机,将企业技术、设施、品牌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之达到最佳的使用和转换效率。随着春节餐饮市场的不断开放,李连群适时地抓住了新机遇,推出“贤大师速食年夜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集贤佰悦海鲜大酒楼的建立,是李连群战略眼光的前瞻体现。“随着这片地区的发展,周边入住率的提高,城乡道路的建设完善,这里会不断繁荣,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捷足先登,把佰悦打造成为辐射整个华北地区的大型酒楼。”在谈到对未来打算的规划,他透露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人会向郊区分散,他看准又一次的商机,有计划地向宾馆方向发展,重新整合现有的资源,将吃、住、玩融为一体,更加便利消费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