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商人的超极经商策略

长期的流浪过程中,犹太人每时每刻都想着要拼命地赚钱。整个民族智慧,几乎都用在追求金钱上,因而,他们在商战中的手段越来越精明,神通越来越广大—

    长期的流浪过程中,犹太人每时每刻都想着要拼命地赚钱。整个民族智慧,几乎都用在追求金钱上,因而,他们在商战中的手段越来越精明,神通越来越广大——“犹太商法”,便成了世界上最具威力的营销宝典。1.吃的生意最好做
    犹太人经商信奉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经营用嘴巴的生意,赚钱的机会多,这也是犹太商人成功经商的诀窍之一。
    犹太人大都善于观察,他们发现:凡是入嘴的东西,通常当天就会被消费掉。因此,食品的突出优点就是,它是经常性可以获利的,也是长久的,因为口腹之欲是人要生存的最起码条件。所以,犹太人认为做吃的生意一定能赚钱。
    人们都知道,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不过几小时后,必定会被消化而后排出。不论是一个5块钱的冰淇淋,还是2000元的一顿牛排,经数小时之后,都会被化作废物排泄掉,这个生理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换句话说,人嘴里的商品在不断地消费,经过数小时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卖出的商品,当天就被消费而变成废物,这样的商品,除了嘴巴之外是不存在的,做食品生意的人能够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赚钱。
    在人类的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吃是最重要的,只有吃人体吸收了营养,才能得以生存。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从社会得到繁荣,犹太人就是抓住了这个人人都懂的思路,运用这个简单的道理做生意,经过反复实验了几千年,把最能赚钱的商品之人的“嘴巴”给总结出来了。事实也向我们证明,他们是对的。
    “嘴巴”生意指的就是“经营用嘴巴的生意”。犹太人认为,这样的生意是庸俗的凡人或比凡人低才能的人都可以做的。所以,这样的生意一定是最赚钱的。因此,犹太人把靠“嘴巴”赚钱的生意列为“第二商品”。
    当然,做任何一种生意,光生搬硬套地去搬用生意常规是不能把生意做好的。它需要的还是商人应具有聪明的头脑和深透的洞察力。因此“嘴巴”生意也不例外。人类是靠吃维持生存的。富人在吃上的花销绝对不会少,穷人在吃上的花销相对数高。瞄准嘴巴,就等于抓住了无限商机。
    有个症状国籍的犹太商人在日本大阪做生意,一家美国麦当劳快餐店是他负责经营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日本人的口味,他打算再向日本人提供一种物美价廉的肉馅的面包。
    在进行开业前的一些准备时,不少日本商人都笑话他,认为日本人的习惯是吃大米而他却在此推销肉馅面包,无疑是死路一条,绝对不可能有市场。但这位犹太商人却并不这样想,因为日本人体质弱,身材矮小,这可能与他们以大米为主食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他又看到,美国的肉馅面包店正在向全世界发展,成为一股时尚的潮流。依据这两点,这个犹太商人就认为,同样是嘴巴里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那么在日本也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的。按照犹太人最为重要的观点是,吸收能量、消耗能量,是人们不断需要的,因此作为有能量、人人都需要吃的商品,并且总是连续不断地被消费。在吃完面包和消化几个小时后,人体内吸收的能量就会被消耗掉了,还需要其他的一些食物补充能量。
    这个犹太商人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肉馅面包店如期开业。而且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开业的第一天,顾客爆满,让这位犹太商人意想不到的是利润超过了他的意料。并且以后的利润每天也在迅速地增长着,以至于一连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几台面包机给用坏了,顾客的消费要求还是满足不了。结果,该犹太商人利用肉馅面包,靠做吃的生意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富翁。
    另外一个犹太人也靠经营土豆走上了发财之路,并且跻身当今世界上100位最有钱的富翁之列,他就是大名鼎鼎“土豆大王”——辛普洛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辛普洛特得知前线作战的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认为这是多好的一个赚钱机会,于是把当时全美最大的一家蔬菜脱水工厂给买下了。买到这个厂子后,用来专门加工脱水土豆供应军队,从此以后,辛普洛特便靠经营土豆发了家。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冻炸土豆条被一家公司的化学师第一个研制出了。那时很多人根本就不重视这种产品。有的人说:“土豆水分占3:4还多,假如把它冷冻起来,就会变成软糊糊的东西。”可是很有潜力的新产品被辛普洛特认准了,即使为此冒点险也是值得的。于是,大量生产,果然不出所料,在市场上“冻炸土豆条”很畅销,而且迅速成为他赢利的主要来源。
    过了一段时间,辛普洛特发现,“炸土豆条”并没有彻底地把土豆的潜力挖掘出来。因为,经过炸土豆条的精选工序分类、去皮、切条和光传感器去掉斑点,每个土豆大概只有一半得到利用,而余下的部分都成了垃圾。辛普洛特想,为何不去把土豆的剩余部分再加以利用呢?不久,他用这些土豆的剩余部分掺入谷物用来做牲口饲料,饲养了15万头牛。
    1973年年底,爆发了石油危机,形势所需的是用替代能源代替石油。辛普洛特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瞄准了,用土豆来制造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燃料添加剂。汽油的燃烧值和降低汽油燃烧所造成的污染用这种添加剂可以提高,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为了做到物尽其用,辛普洛特又用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糖量丰富的废水来灌溉农田,并且还把他饲养的牛的牛粪收集起来,成了沼气发电厂的燃料。
    就这样,辛普洛特利用小小的土豆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加工的土豆每年销售15亿磅,其中还有一半供应麦当劳快餐店做炸土豆条。他从土豆的综合利用中,每年取得12亿美元的高额利润。到现在为止,辛普洛特到底拥有多少财富,是很难估量的。
    如果去做吃的生意,那么赚钱的机会就会更多,这不仅是犹太商人的经营诀窍,更是一条快速致富的真理。
    2.合法避税
    犹太人一直都坚持挣钱要合理。因此,在犹太人的经商观念中,他们一方面信守“绝不漏税”,另一方面又善于“合理避税”。在现代社会中,有些钱是可以挣的,但也有一些钱是绝对不能挣的。因此,挣钱一定要在守法的前提下,不能越规,去挣不能要的钱。如果说起世界上的富人,犹太人属于首富,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对这种态度产生怀疑。在欧洲、美洲、亚洲……犹太人庞大的财产遍布各地,按这些财产来收税,一定是一笔可观的数目。那么,肯定会有人问:“那么犹太人是不是也偷税漏税?”如果这话被犹太人听到了,他们会认为那是你对他们极大的侮辱。“绝不漏税”,这是犹太人的又一句经商格言,体现了他们纳税意识之强。犹太人向来都以能够纳税为一大光荣。
    虽然在世界上犹太人拥有的财富是最多的,但是他们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人都重视交税。在犹太人心中,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纳税是和国家订立的神圣的“契约”,无论发生什么问题,自己都要坚持履行这个契约。谁偷税、漏税、逃税,谁就是违反了和国家所签的契约。违反“神圣”的契约,在犹太人看来,是永远无法原谅的。
    我们来看一个这样的实例:一个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颗宝石藏在鞋里企图不通过纳税人境,结果被当地海关查出扣留。一位同行的犹太人看到了这种情况,十分奇怪,问道:“为何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按照国际惯例,像宝石之类装饰品的输入费,最多也不会超过8%,如果照纳输入费,堂堂正正地进入国境,如果想在国内把宝石卖出的话,只要设法提价8%就行了,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小学生都会。因此说,犹太人的依法纳税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也清楚,依法纳税而不漏税,其中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可能,谁不愿意自己多赚点钱,少交点税呢?为了合理地交出“税金”,犹太人不像一般的“聪明” 人那样去偷税、漏税、逃税,而是想出一些巧妙的方法来赚钱。千百年来,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异国他乡长期定居下来,且赚的钱比本土国民还要多,很大原因在于他们“绝不漏税”。
    当然,犹太人“绝不漏税”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轻易地交出任何税款。他们当然也最讨厌被人随意征税了。犹太商人在做一笔生意之前,总是要首先经过认真的计算,这笔生意是否能挣钱,先粗略算出在除去税款以外,到底有多少钱可以装进自己的口袋。
    对商人来说,他们一般在计算利润时总会把税钱也算在里面。例如,中国人说获利20万,那其中一定包括税钱在内。而犹太人的利润则是除掉税钱的净利。“我想在这场交易中赚10万美元的利润。”当犹太人这样说时,他所说的“10万美元的利润”绝对不包括税款。那么如果税钱为利润的50%时,犹太人就必须赚到中国人所说的20万美元。
    可能很多人认为在“绝不漏税”方面,犹太人确实存在一股“傻”劲儿,那么计算除去税钱的利润,这实在太合乎犹太人精打细算的风格了。在国外,董事长的薪俸很高,一般标准是等于该公司职员平均月薪的50倍。如果公司职员的平均工资为1000美元,则董事长的薪俸应是5万美元。但是,这样高的薪俸,很多国家的进税也很高。例如在日本,一个有500万日元薪俸的董事长,经累进税的课征,所剩余的薪俸仅可糊口而已。这种情景不禁让人感慨。
    所以,精明的犹太人总会想办法买到一个低税收国家列支敦士登国籍。在未入“列支敦士登”国籍前,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当一个廉价的“董事长”,以少征税,而因“廉价”而带来的损失则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进行补偿。
    合法避税,犹太商人的智慧
    偷税漏税,这绝对不是犹太商人富甲天下的秘诀。而且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犹太人集体的诽谤。犹太人认为“纳税是和国家订立的神圣契约,”他们说:“无论发生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履行契约。偷税、漏税、逃税是无法原谅的。”
    然而,为了赚更多的利润,他们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税收上,最后得出了结果,用两个字说就是“避税”。
    那么,犹太人到底怎样避税的呢?
    1.让避税行为发生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限度内,做到合理合法。
    2.避税行为围绕降低产品价格而展开,以避税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巧妙安排经营活动,努力使避税行为兼具灵活性和原则性。
    4.充分研究有关税收的各种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比国家征税人员更懂税收。
    他们在长期的商场历练中总结出了一套合法避税的办法,对合法避税有着如下的认识:
    1.合法避税是经营时间、地点、方式、手段的精巧安排。
    2.合法避税是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
    3.合法避税是决策者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水平的精彩体现。
    4.合法避税是会计方法的灵活运用。
    合法避税,但他们绝对不会漏税,这才让犹太商人在世界各地有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根基。世界也终于接纳了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迅速地横扫天下财富,并且向这群“世界第一商人”脱帽致敬。
    其实,无论在世界各地,犹太商人都苦心经营着各自的一方天地,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运用他们高超的智慧去思考如何避税。避税不应是从商者的根本目的,即使是一个天才避税者也不能够通过避税迈入富人的行列。它应该把“促使管理者对管理决策进行更加细致的思考,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作为经商的根本目的。
    即使有一些合法避税的初衷,但过分玩弄避税技巧,滥用避税方法,还是极易遭遇恶意避税的风险。犹太人都认为,神圣的契约就相当于商品,宝贵的时间也相当于商品,为赚钱可以暂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但绝对不会把良知和尊严出卖的。
    在《塔木德》里早就有过“纳税天经地义,避税合理合法”之说。犹太人做到合法避税的同时又做到绝不漏税,从根本上来,是得益于由《塔木德》等犹太圣典所承载下来的智慧。
    3.和气生财
    犹太人在做生意时,他们始终坚持生财之道在于“和气”两字,因此,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好,并且在人际关系中找钱匣子。这种先算人际关系再算钱的方式是犹太人经商的智慧之一。犹太人在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再加上其长久的流离失所的状况,普遍形成了一种“谦和”的耐性。犹太人把自己的这一耐性加以利用,在经商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和气”的作用。这种和气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之间确有溶合剂的作用,能轻易地把对方吸引住。
    和气生财,这四个字道出了犹太人经商致胜的一秘诀。它的核心是给人好感,用善意温和的态度与人交往,那么别人也会以此相报,那么,就更容易做成生意了。
    在实际的商务活动中,大量的实践证明了“和气生财”的确是一种促销手段。人是群体动物,人与人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对事业影响很大。企业家制造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因得人喜爱乐用而赚钱发财;歌唱家演唱得到观众赞赏,因得乐队的伴奏和观众的捧场而被接受;**家开展**工作,因得人而昌……由此可见,万物都离不开人。
    犹太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已成为他们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一种技巧。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无论是否做成了生意,甚至为合约而产生不同意见时,他们也总会以笑脸说出其否定的态度。有时对方发脾气,双方不欢而散,犹太人仍会礼貌地给对方说声再见。如果第二天他再遇上你,仿佛那件不愉快的事从没有发生过,仍然微笑地向对方问声“早上好”。
    犹太人认为人的一生每天都在做着推销的工作。这种推销指的是推销自己的创意、计划、精力、服务、智慧和时间,如能妥善地把握“推销自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成功实现奋斗目标。相反,那些人生事业失败者,十有八九是因为本人不善于“推销自己”,并不是自身能力有什么问题。
    善于“推销自己”,指的就是与他人相处和谐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内心都有被人注目、受人重视、被人容纳的愿望。无论是欧洲人、亚洲人、美洲人、大洋洲或非洲人,所有人都有这种愿望。根据这种共同规律,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当然也包括做生意的过程中,他们都特别注意关切周围的各种人,让他们看得出其关心着自己,容纳自己。由此开始,成功地到达自己的目标。
    犹太人这种处世原因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人类都有其基本愿望,概括地说,有保持自尊、独立的愿望。一个人要想自己事业能够成功或发财致富,他就一定得尊重这些基本的愿望。犹太人总结过别人的经验:有人有一个很好的创意建议,他得意洋洋地向上司提出来,结果受到上司的冷淡反应;有人向同事直截了当地做过有益的规劝,结果对方反觉不悦。为什么会好事好心却换不来好的结果呢?因为有自尊、独立愿望在支配着那上司和同事,你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他会认为你的想法比别人高明,他(她)会觉得自己的自尊被伤害了。
    如果你把自己的好建议或创意换作其他和顺的办法表达,那么对方的自尊感得到尊重,自然会达到一个好的效果。犹太人本着这种和顺的办法,运用了三条法则:
    1.改自己的创意或建议为对方的,这也被称为钓鱼法。也就是说把你的创意或建议变成钓饵,对方自然就会上钩了。比如说,你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以“你这样想过吗?”的说法,要比“我是这样想的”更能打动对方,“试一试看看如何?”的说法比“我们非这样做不可”更能获得对方的赞同。这就是让对方觉得你的意思就是他的本意,他的自尊被接纳了,那么你的创意或建议就很可能会被采纳。
    2.以征求意见代替主张。根据心理学家的反复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向对方表达同样的意见,如果以正面而断然的方法说出,很容易把自己的反逆感激起,如果以询问的方式向对方提供主张的话,对方会以为是自己的意思,不知不觉间地就接受了。可见,方式方法的不同,完全相同的意思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3.想办法让你的意见从对方的口中说出来。“面子”不仅是东方人的问题,西方人也在意,所以提意见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你的意见毫不讲究地给对方提出,出于“面子”问题,对方往往会本能地反应不予接纳。相反,如果你用一种和顺婉转的方式提出,对方的“面子”可能会自然开闸。如果你以冷静而温和的方式表达出你的意见,然后说“虽然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可能有许多不当之处,不知你对这方面考虑的意见怎样”。如此一来,对方可能会完全接纳你的意思,还可能会这样说 “我也这样考虑的,请你不必有多余的顾虑”。
    犹太文化对伦理是非常重视的,更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健康与友善。犹太历史上最着名的拉比之一希雷尔,他曾对犹太文化的精髓做过界定,他有名的主张是“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希雷尔虽然出身贫寒,但他靠自己的勤奋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犹太教首席拉比,成为了犹太教徒最尊重的人,他的言论一直被人们广泛引用。据说,后来耶稣基督向其信徒训诲的言论,有许多是希雷尔的要言。可见,他的思想对犹太人有很深的影响。
    《塔木德》是犹太教典籍,它对犹太伦理做了很具体的讲解。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次,有位拉比要召集6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邀请他们第二天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7个人,他们其中肯定有一个是不请自来的。但是拉比又不知道这第7个人究竟是哪一位。于是,拉比只好对大家说:“如果有不请而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结果,7个人中最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一定会受到邀请的那人却站了起来,然后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大家都很明白,这位有名望并已被邀请的人为他人背了黑锅。但这个人也明白,这7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未受邀请,而这个人已经来到了这里,要他承认不够资格而退回去,是件令人难堪之事。因此,这位有资格的人挺身而出,宁愿自己名义上受点影响,保护那个不请自来的人的自尊心,让他混迹其中。那位有名望的人用心良苦,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巧妙的行动,正体现了“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那种精神。用我们中国大教育家孔子的话说,这就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慈道德精神。
    然而,《塔木德》中的这个故事褒扬的不仅仅那种帮助别人的精神,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这个有名望的人的举动表面上看来令他“背黑锅”,但实际上是使他的声望更高了。《塔木德》编选的这个故事,意在讲明帮助别人、注重和气是人人得益的道理。犹太人精于此道,把“和气”作为生财之道,因此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
    和和气气才能生意旺
    怎样才能打理好自己的财富呢?犹太人认为这就必须从管理内部开始,让大家有一个和和气气的挣钱气氛,避免发生什么强烈的矛盾冲突。
    在经商的过程中,犹太人对“和气”二实际上非常注重。他们把人际关系理得顺顺当当,从而让自己的生意兴旺起来。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以 “和”为原则,以“善”为办事宗旨。犹太商人悠久的慈善传统和强烈的社会意识,使他们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劳资关系也做出了开拓性的、甚至革命性的贡献。
    资本主义经商还处于原始时期时,便产生出大量的“血汗工厂”。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调整劳资关系作为社会自身的要求日益突出。从18世纪起,劳资关系变革的运动就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强劲势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旨在协调劳资关系的经济法规,如有关最低工资、养老金、失业补助的法令,相继通过。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符合资本发展要求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着名犹太企业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了一系列“首次开创”。其中英国的犹太化工企业家蒙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路德维希?蒙德在犹太实业家中是少见的一个,他不是靠金融技巧,而是完全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事实业的。1839年,蒙德出生于德国卡塞尔,后移居英国。在学生时代的他,曾在海德堡大学同着名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发现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他把这种方法带回英国,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同他合作开发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一专利是有经济价值的。后来,英国和欧洲的许多公司都申请使用这种方法。这使蒙德萌发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蒙德买下了一种利用氨水的作用使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发明有他的参与,但当时还不成熟。蒙德在柴郡的温宁顿买下一块地,建造厂房。当地的居民担心大型的化工厂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所以都反对他在那里建厂,并拒绝为他工作。蒙德不得不雇用爱尔兰人。建厂期间,他每天到现场监督,用威胁和诅咒来催促工人,他嘴上老挂着一句话:“不要称呼我先生,我不是绅士!”当时的情形可想而知了。
    蒙德一边忙着建厂,一边进行试验,以完善这种方法。第一次实验失败之后,他干脆住进了试验室,昼夜不息地工作。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把技术上的难题攻克了。尽管如此,他仍很怕出问题,虽然他的住处同工厂只有几百码的距离,他还是在卧室的窗户上安装了一只铃,拴上一根长长的绳子,连向厂区,以便万一在夜晚需要他时,能及时地把他叫醒。1874年工厂建成,开始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完全亏损,但蒙德并不气馁,加倍努力,1880年,他终于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5英镑,变成每吨获利1英镑。
    1881年,蒙德把附近的一家和他竞争的企业吞并了,之后和他的主要合伙人约翰?布隆内尔一起,把他们的工厂扩大为“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当时拥有名义资产60万英镑,短短几年之后,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在生产碱的化学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世人认为,该公司在改善劳资关系方面的建树更有革命性的意义。在英国,他们是第一家每年给工人们一周假期、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的雇主之一,只是有个条件,就是工人必须好好工作。实际上42%的工人获得了这种休假。这说明了他们的条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那种。
    1889年,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把所有工人的工作时间改为每天8小时。在当时的英国,工厂中普遍实行一天12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时。所以,蒙德他们的决定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令人惊讶的变革”。
    但事实是:工人每天8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原来12小时的一样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积极性极为高涨。这种结果两全其美,让他们皆大欢喜,可以说正是最善于从人与物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使之达到和谐一致的犹太商人所着意追求的。这时,工厂周围的居民们对蒙德的态度也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原先因为怨恨蒙德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而拒绝为他工作的成群劳动者,现在争着进他的工厂做工。在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所属的工厂里做工,可获得终生保障,而且在父亲退休之后,可以把他的工作像家庭遗产一样传给儿子。
    此时的蒙德已经非常富有、非常成功了,各种荣誉也纷纷降临到他头上。他从事化学研究生涯的摇篮——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他还被任为“化学工业协会”主席,成了“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科学院”和“那不勒斯皇家学会”的成员,而且还获得了意大利当局颁发的荣誉勋章。但所有这一切荣誉同日后英国公众在他儿子的工厂发生严重爆炸时所持的宽容态度相比,几乎都是不足挂齿的。
    1909年,蒙德去世了,然而在其弥留之际,仍没有忘记把自己收藏的大部分画捐赠给国家的美术馆。他的二儿子阿尔弗雷德?蒙德接替他担任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总裁,那时的公司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了,包括了生产煤气和镍等众多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位于伦敦东区的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一家生产碳酸氢钠的工厂按照政府的命令转产炸药。该工厂位于人口稠密地区,公司曾经告诫政府,这样的安排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果然,1917年,这家工厂发生爆炸,炸死40人,炸伤数百人,并使大约2000人无家可归。以这样严重的事件,加上大战期间英国又曾出现过一次“此前此后都未曾有过的”反犹浪潮,而作为公司老板的弗尔雷德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谴责,这和他善待企业员工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日后政坛上有些人仍借此做文章,但英国公众的这种宽容同犹太人历史上常常无故成为替罪羊的惨痛事例相对照,其反差之强烈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切,都与他父亲“和气生财”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犹太人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一大部分人想挣大钱,但他们却只知道让手下拼死拼活地干,都不知道以“和”为“善”为两大原则,去积极地激发下属的挣钱热情,从而给自己带来无尽的财富。因此,要想管好更多的钱,必须从管理人际关系开始,而管理人际关系又要从“以和为贵”做起。先“和气”才能“生财”。
    4.惜时如金
    犹太人认为一个商人如果想赚大钱,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怎样能更好的合理利用时间。有的人认为时间很多,有的人却觉得时间非常少,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平等的。一样长的时间,看你怎样利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商人的时间也是如此,要想赚钱,首先就得挤出一些“空闲”的时间,来集中精力于经商上。会赚钱的商人,往往是善于精打细算地安排时间、惜时如金的人。
    不要盗窃时间
    犹太商人赚钱是从攒时间开始的,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可谓是精打细算!晤谈要预约日期和具体时间,甚至从某时某刻起到某时某刻结束都规定得要写得一清二楚,晤谈时不许有迟到或超延时间之事,处理函件时一律谢绝会客,以便让时间得到充分地利用。甚至到年老时,他们便开始细细地估算自己还能活多久,以便确定自己还能赚多长时间的钱,还能继续享乐多长时间!
    当然,盗窃时间造成的金钱上的损失,犹太人算得十分清楚。有位月收入20万美元的犹太富商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他每天工资为8000美元,那么每分钟约为17美元。假如他被人打扰,浪费了5分钟的时间,就相当于损失了85美元现款。
    所以,犹太人在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作没有必要的会客,不允许任何外人的打扰。而外人即便是业务上的联系,也必须事先有所约定,不速之客在犹太人的商务活动中,几乎等于不受欢迎的人。有这样一件事可以充分地把犹太人的这种心态反映出来:
    为了进行市场调查,日本某着名百货公司宣传部的一位年轻职员来到纽约市。当他想到自己应该有效地运用自由时间,就直接跑到纽约某个着名犹太商的百货店,贸然叩开了该公司宣传部主任办公室的大门,向门房小姐讲清了自己的来意。
    门房小姐问:“请问先生,您事先前预定好了时间吗?”这位青年微微一愣,但马上滔滔不绝地说:“我是日本某百货店的职员,这次来纽约考察,因我对工作特别热心,特意利用空闲时间,特地来拜访贵公司宣传部主任……”
    “对不起,先生!”小姐打断了他的话说。
    就这样,这位职员被拒于门外。
    从某个角度看来,这位职员利用余暇主动访问同行人,接受拜访或许能够获得某些收获。但犹太人为什么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呢?这和前面说到的“勿盗窃时间”的警言有关。对于贯彻“时间就是金钱”的犹太人来说,在工作时间里,根本不可能会放弃几分钟而跟一个根本没有把握的“不速之客”去谈判。犹太人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生意,因此,“不速之客”在犹太人看来是妨碍他们工作的绊脚石,只有拒绝他,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畅通无阻,向“时间就是金钱”的主题奔去。
    所以,犹太人十分注意商务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公司每天上班开始的1小时内,是所谓的“发布命令时间”,把昨天下班后至今天上班前所接到的一切业务往来的材料或事务进行处理或做出具体安排。在这段时间里,禁止任何外人来打扰,而外人即使是商业上有往来的,也必须事先约定好。
    在犹太人的思想意识中,预约不但意味着时间的约定,而且意味着时段的约定。例如:客人在上午10点至10点15分前来洽谈某一业务,时间一到,就请自动起身结束谈判。犹太人为了把会谈时间尽量压缩,通常见面后,开头谈些“今天的天气真好,哈哈”之类的寒暄,随后就直奔主题。一般的客套,在犹太商人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在浪费生命,除非他觉得和你客套能获得某种好处,他才会愿意跟你客套一番。
    必须说一下的是,表面的客套只是犹太商人对待时间的一般态度,当时间可以直接变成金钱时,犹太商人对时间的态度就会表现出十分的热爱。
    哈同洋行在出租地皮和房屋的时候,要求租户不但需要提前交租金,还要交纳巨额小租。所谓小租就是一次性的起租费,由哈同创设的这种收小租的做法,成为了上海流行的计租方式。比如,1927年2月,华新公司向哈同租赁南京东路394号店面一间,在合同上规定,在订立合同之日先交纳第一个月的租金为900美元和6500美元的小租,然后才能承租。而实际租期则从当年6月开始。这样,洋行提前4个月得到了7400美元,可以进行再投资。
    哈同对收租金的日期也非常重视,他要求租户必须如期交纳租金。他专门雇了10多个收租员收租。即便有了专人收租,一旦有租户没有如期交租的,他也会亲自开着车上门去讨债。甚至当他已经成为拥有百万英镑的大富翁之后,如遇这类未如期交租的情况发生,他也会第二天就找上门去。有时,只为区区十几元钱的租金,他也会穿过小弄堂,走进破旧的老式房子,踩着吱吱作响的狭窄楼梯,敲开房门,亲自催讨。如果他去的时候户主刚好不在,那么他会在厨房里等上几个钟头。旧上海老房子的厨房杂乱、遭遢和异臭,同他百万富翁的形象构成了极其醒目的反差。哈同因其如此执着的态度,人们玩笑似的送给了他一个“终身致力于收租的人”的称号。
    犹太人在收取他人租金和贷款时,认为提前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给别人的贷款时,则想方设法给以拖延。不过以犹太人的重信守约习惯,他们在具体做法上还是有分寸的,很少让别人抓住小辫子。
    由刚到伦敦时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日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最初是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始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抵押给探矿者,得到了一些钻石。从这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巴纳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从此走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巴纳特的赢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呈周期性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尽兴地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说穿了,这种办法与开空头支票没有多大差别。。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能够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就等于他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把比他实际拥有多得多的资金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巴纳特对时间如果别出心裁的精打细算,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人大多对巴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巴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只能对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竖起大拇指。
    犹太人对时间的观点也是这样,那么,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就成了犹太人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
    “勿盗窃时间”是犹太商人提出的口号!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可以生殖利润,因此盗窃了时间,就等于盗窃了商品,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说,“盗窃时间”不仅仅是关系到赚钱问题,还关系到经商礼貌问题。
    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意思是说,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种东西,特别是贵重的东西。对时间的极端重视,使犹太人在处理时间问题上是十分认真的。犹太人对时间的理解也是很有趣的。藤田先生讲过这样一段自己的经历:
    他有四间肉馅面包店铺,生意非常好,为了扩大经营面,他计划再开第五家卖肉馅面包的店铺。有一天,当他正忙着筹划此事时,来了一位犹太朋友。他以悠闲的神情问藤田先生:“藤田兄!我看你近来正闲得要命吧!”藤田先生有点不高兴地说:“别开玩笑,我哪有什么空啊!”“不对!藤田兄!你确确实实有空!”“没有,根本没有!”藤田先生生气了。他的朋友却说:“噢?如果说真的没空,怎么能同时经营四家店铺,并且又计划开第五家店铺呢?当然是有空的结果了!”一番解释,使藤田先生哑口无言,一时再也想不到什么话反驳他。
    他的朋友说得很对!如果没有时间,当然不会经营这么多家的店铺。在犹太人看来,要赚钱,首先得有赚钱的时间。犹太人的这一“空闲”时间论是够新颖独特的了!犹太人太聪明了,也难怪藤田先生当时哑口无言。
    犹太人那么看重时间,是有其道理的。时间是任何一宗交易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经营目的的前提。与对方签订合同时,要对自己的交货能力进行充分的估计,是否能按客方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去履行合约。如可以办到,就与其签约,如办不到,千万不能妄为。
    另外,时间的价值还体现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获取好价格和占领市场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在一个市场上一马当先,以质优款新的产品问世,谁就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电子手表,刚上市时每块售价几十美元乃至几百美元。曾几何时,当许多竞争者推出同类产品时,其价值一落千丈,每块售价只有几美元。又如人们日常的必需品蔬菜,在反季节时的售价高于盛产季节的数倍。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显然,这是“时间”的价值。
    犹太人认为,时间的价值还表现在生意的全过程。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的高低,与其费用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根据众多的企业核算,其经营费的70%左右是花费在占用资金的利息上。如一个企业一年的营业额为10亿元,其资金年周转率为两次,言下之意也就是该企业每年占用资金为5亿元。按通常的银行利息为12% (年息)计算,一年共支付利息达6000万元。如果该企业能把一切时间把握住,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资金周转达到一年4次,那么,其支付的利息就可节省 3000万元,换句话说,该企业就可多盈利3000万元了。除此之外,加快货物购入和销出,加快货款的清收等,都是时间价值很好的体现。
    所以,犹太人说,要赚钱,就要考虑时间的运用!别让空闲的时间浪费!不错过一分一秒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