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是很大的乐趣

     李镇樟的头衔是“国际知名未来学家与天使投资家”,像新浪、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鳄都是这位天使投资家早期进入的项目。他在很多场合上都用一种通俗的方法表达选项目的第一要旨: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但是,天使投资家也有看错人的时候,他给记者讲述的一个他认为最有趣的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名字叫“电子味道(Digi Scents)”,是一个把味道(比如玫瑰的味道)通过网络传播到其它地方的系统。这样的项目听起来似乎很稀奇,但李镇樟解释说,这在技术上“还蛮轻易”,因为“各种味道都是由几种基本的味道组成的。在终端上有一些药水或者药粉,当电脑知道了哪个成分需要多少,就把那个地方加热,然后在同一个出口释放出来,所有味道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你想要的那个味道。”

  李镇樟对这个项目本来是很有信心的,但对团队判定的失误让这个项目夭折。“团队放弃太早了,那个团队主管说不玩了。”跟这个项目相似,李镇樟的很多项目都显得很有趣。

  DivX大使

  李镇樟还有一个小头衔,叫“DivX大使”。这个大使不是某个国家的外交使者的意思,而是指“大天使”。大天使是基督文化中对有非凡贡献、阶层比较高的天使的尊称。“大使”一称是刚刚上市成功的美国公司DivX对李镇樟在名誉上的嘉许。

  DivX是李镇樟近期一个最漂亮的项目,他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

  很早以前,熟稔数字技术的李镇樟就想做一个MEPG4的项目。为此,他找到荷兰德国和法国的团队,但最后选定法国一个黑客,把钱投了进去。

  李镇樟认为这是一个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经典案件,公司在加州,产品在台湾设计,生产在大陆,团队是一个“很漂亮的组合”:CEO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律师,创作者是一个法国的艺术家,还有俄罗斯的数学家、中国的工程师和美国的市场官,还有个亚洲的天使。

  DivX是李镇樟投入比较深的一个项目。“其它的项


目都没有投入得这么深,一般是有什么问题就去讨论一下,这个项目却不一样,发现这个方向不行,给你想出一个新的方向,但团队对新的方向很生疏,我就手拉手地带他走头几步。”

  DivX最早是做互联网,应用程序放到网上供免费下载,但这种模式并没有让DivX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李镇樟导演了一场DivX从互联网公司转型成消费电子的战争。到现在,DivX已经广泛应用于DVD、摄像机和手机的芯片上。目前机器上有DivX Logo的终端已经超过5000万台,用户有两亿个,2006年9月在美国上市。

  李镇樟一直在DivX的顾问委员会里当顾问。因为创业团队以前是做媒体的,对硬件不熟悉,李镇樟就经常给他们讲课,带他们熟悉相关的人士。从互联网到消费电子的转型成就了DivX。DivX也给李镇樟一个“DivX大使”的美称。

  李镇樟说,

  。 。 。 。 他刚开始投的很多项目都是朋友需要帮忙,他慷慨解囊。后来越投越多,像新浪、GRIC、DivX等项目都非常成功,李镇樟也变成了职业的天使投资人。最近,他加盟互联网实验室,又当上中国互联网界的大天使。

  7U与15秒原则

  自从当上互联网实验室的副董事长以后,李镇樟要看的项目越来越多了。在一次与创业者见面的小会议上,李镇樟把刚刚总结出的投资原则告诉创业者,李镇樟把这些原则总结成七个“U”,他说,“一个人有智商IQ和情商EQ,我认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有他的VQ,也就是企业的价值,一个公司的价值就通过这六个U来衡量。”这六个U分别是:Uniqueness、Usefulness、User experience、Universal、Ubiquitous、User baseby Viral growth。有了这些,还要有第七个U:Unusual Luck。

  会上一个创业者就问李镇樟:“假如我按照6U的原则给你写一个报告,讲述我们网站,不知道你会不会投我们?”


李镇樟苦笑:“做一个投资判定不是当下的,而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有些项目,即使李镇樟不投,但创业者询问一些问题时,李也会很耐心地讲解。他对天使的解释是:“天使一般都是站在人的背后,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出现。”他也经常给创业者讲如何去跟投资人接触:“假如你去接触一个天使投资人,没有引荐是很难的。”

  很多机构投资者会给创业者3分钟的时间来讲述自己的项目,但对于从事早期投资的李镇樟,做出这样一个判定只需要15秒,也就是他的15秒原则。 “假如你恰好碰到一个天使投资人,那你就要在15秒内让他对你感爱好。在这15秒之内你要讲清楚自己的公司是做什么的,然后重点的把你公司所做的东西、竞争力是什么,很短的时间内讲出来。”

  一旦投资这个项目,李镇樟就会热情投入,他是那种很在乎参与感的天使投资人。他说:“参与感是一个天使很大的乐趣之一。年轻人有一些好的idea你去帮助他实现。或者有些idea是你产生的,然后再找别人来做。”

  在这样的原则下,李镇樟投很多早期项目,其中很多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新浪、腾讯(所在公司投的)和刚上市的DivX。而新近的一些Web2。0公司,李镇樟也着墨颇多。

  曾是新浪天使

  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生活工作了16年后的李镇樟,从当时全世界第一家做PDA的公司GO Corporation被邀请回到中国台湾地区,开始尝试天使投资人的经历,第一个项目是一家数字广告公司,当时投入了大约100万台币。“这个公司现在还在运营,中间被别的公司并购过。”李镇樟很平和地同本刊记者聊起以往的投资经历。当时李任职于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创立全亚洲第一所互联网实验室。互联网初现美国,敏锐的李就觉得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工具。他后来在许多公开场合预言:既然美国诞生了雅虎,那么华人世界也一定会有那样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并且将来大家名片上都会有EMAIL,各公司机关


也都会有URL网址。对技术非常敏感的李镇樟开始了寻找“这种大公司”的想法。

  大约是1996年的一天,李的朋友、闻名天使投资人姜丰年把他投资的SINANET介绍给了李镇樟。

  。 。 。 。姜丰年是李镇樟很佩服的天使投资人,他们二人早在1990年就熟悉,经常在一起交流互联网行业的发展。SINANET中文网最初是以林欣禾为代表的三个斯坦福学生发明的中文软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感觉这是一家他正在寻找的“世界级中文互联网大公司”的雏形,于是也投了10万美元。2000年 SINANET上市,股价一度超过100美元,后来又跌落至不到1美元,李镇樟在40多美元时出场,回报40多倍。对李镇樟来说,新浪的财务回报虽然不是最大的,但他却从新浪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16年他投资了30家公司,已上市的、成功上市增值数十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兴奋年年都在发生。当看到DivX Networks在NASDAQ成功上市时,李镇樟却表现出少有的平静。从2007年开始,李镇樟成了北京互联网实验室的天使投资人,担任副董事长,常驻北京,开始把天使目光投向中国大陆,他相信中国还会产生更多的像“SINA”那样的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