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的诱发

灵感思维的诱发

 

人们想到灵感思维就想到了创造思维。其实二者的发展过程是不尽相同的。创造过程的四段式是:准备-孕育-明朗-证实。

 

(1)灵感思维的诱发程序

 

灵感诱发程序是:意境-启迪-跃迁-顿悟-验证。

 

1)意境是灵感诱发的充分境界。黑格尔在降到意境时说:它不是别的,它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绝不罢休的那种情况。托尔斯泰称这种意境为神与物游的“忘我”境域。所以,它是问题形成时,“神动天随,寝食咸度,精凝思极,耳目都融,奇语玄言,恍惚呈露”的那样一种竭尽全力的精神境界。

 

2)启迪是指在机遇中灵感被诱发的偶然信息。这种境界是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的饱和程度。启动信息是各种思维信息的纽带,打开新门的钥匙,诱发灵感的普遍形式。

 

3)跃迁就是灵感产生时的那种非逻辑状态的质变方式,是“神远方明,万涂竞萌”之际的状况,是袁牧所讲的“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茅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的状况。这种非逻辑状态的跃迁一般是指思维的跃迁和信息跃迁的统一。思维跃迁是神经脉冲能量非连续性的发生和停顿的统一,信息跃迁是信息的再一次以新的形势的跳跃,是信息真髓的显真。

 

4)顿悟就是朱熹讲的“豁然通达”,是思维对象潜浮孕育 成熟后和显意识沟通的瞬间表现。

 

5)验证是对灵感思维的成果的真伪性的鉴定。

 

(2)灵感思维诱发的方法

 

灵感思维诱发的方法主要有追捕热线法、暗示右脑法、寻求诱因法、搁置问题法、西托梦境法和养气静虚法。

1)追捕热线法

 

热线就是由显意识孕育成熟了的并和显意识可以沟通的思路。它一旦出现,则将思维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并且穷追不舍。

 

2)暗示右脑法

 

是由保加利亚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扎诺夫提出来的。这一方法的宗旨在于刺激右脑、发挥右脑功能,系统开发人脑的功能。

 

3)寻求


诱因法

 

就是寻求“触媒”性的偶发信息。自由联想、科学幻想、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多向反思等均属寻求诱因法。

 

4)搁置问题法

 

就死不得其解,暂将问题放一放。这样可以调整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关系。为此目的,可以暂去从事与主题无关的活动。

 

5)西托梦境法

 

梦会迸发灵感,美国《诺菲尔德科学教育方案》中,就提出如何增加“做梦”的机会,即凯库勒精神。这一方法认为,灵感产生于醒睡的中间状态。这时脑电波的频率为4~8周,称为西托波状态。

 

6)养气静虚法

 

这时“万象冥会,天机畅通”,于是灵感就来光顾。

 

灵感的诱发和捕捉都是比较抽象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就是首先具有相关的知识及其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自我压力,并有机会遇到相应的诱发信息,即点火。所以科学家们得出,当知识、结构、压力和点火四位相遇时,创造之神就会到来。

 

知识必须是有效的知识,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成为产生灵感的尺度。数学家罗素曾说过,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伟大的理论,就是因为他不懂这方面的时间和空间的知识。

 

结构不仅指知识结构,还指环境条件的允许性。能动地对待环境,也就是主体和环境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这里所讲的结构就是“同化”和“顺应”的产物。

 

产生灵感的压力一般指“自我压力”,外来的压力一般是不会产生灵感的。

 

点火即机遇。但有机遇不一定会产生点火,这就有赖于由各自的气质所决定的个性特征了。

 

从理论上讲,有了以上四个条件就可能产生灵感,然而事实证明,灵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的。即使产生了灵感而不能及时捕捉,也就是“时不再来了”。所以苏轼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可见,及时捕捉并立即记下来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