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 模糊思维的一般概念

灵感思维 模糊思维的一般概念
   灵感思维

(一)         灵感的提出和演变

   灵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是个宗教用语,意为神祈灵气的戏入。后来,被引入文学艺术领域,以说明文艺作品具有超凡魅力的原因,在于作家创作时吸入了神的灵气。这种把灵感的来源归于神赐的解释,显然不科学。黑格尔认为灵感来源于“外在机缘”,这“外在机缘”不是神力。而是真正有艺术意义的材料。这种材料的意蕴被心灵抓住了,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它就会激发起作家的灵感。因此,作家不能坐等灵感到来。否定了古希腊思想家的灵感来源于“神力的驱遣”的观点。强调材料积累对于诱发灵感的重要性。

   在中国,对灵感的论述稍迟一些,到西晋陆机才明确提出。我国古代不用“灵感”这一、术语,而用“应感”(陆机)、“灵气”(李德裕、汤显祖)、“天机” (谢榛)、“兴会”(袁守定、王士祯)等,术语虽异,内容相同。其中既有不可知的神秘解释,也有注意生活积累,精神专一与灵感产生的关系。五四运动后,西方的灵感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引起许多作家学者们的注意。

   灵感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因为潜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活动,所以给人们的认识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发生和机制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从灵感的产生看,灵感思维大致经历了:

   显意识思考——潜意识思考——机遇——顿悟——显意识思考

(二)         灵感思维的特点

   1、长期孕育,突然爆发

   2、心境集中,情绪强烈

   3、稍纵即逝,难以再现

   对于灵感的特征,陆机有过十分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藏蕤以  ,唯毫素之所拟。”(《文赋》)

   模糊思维

(一)         定义

   模糊思维是人们对对象类属边界和情态的不确定性的思维。

(二)         模糊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1、艺术构思的模糊性

&nbs

p;  2、主题思想的模糊性

   3、表现手法的模糊性

   作为母系统的创作思维,是由于若干互相联系的子系统——抽象、形象、灵感、模糊等思维载体所组成的整体。它具备各类系列思维所不可能完全具备的总体功能,这是构成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的整体性原则。在文学创作中,各个子系统并不是毫不联系的,而是保持着可以重新组合的状态,具有相互渗透和彼此交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