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学生质疑的解答方式

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答疑方法。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类型的不同,可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种不同情况。对于不同情况,在答疑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一,概念理论清楚而提出疑问的学生,在班级里属于上等生。他们思维能力较强,对问题理解较迅速,对自己在学习上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细节,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回答方法,或在某些适当的地方加以指点。点到即止,既省时间,又能解决问题。而对于这类学生追求探讨较深的理论性问题,则不应正面回答,只做适当的启发引导。要给他们指出思维方向,开阔他们的思路和知识领域。大部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概念理论基本清楚,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不当,找不到适当途径和技巧,或对个别概念模糊而要求答疑的学生,在班级里属中等生。

这类学生是大多数,要求答疑的人数也就居多,他们的思想是主动进取的。对这类学生提问不可忽视,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到教学的重点、难点,回答好可以“承上启下”。回答这类学生的问题,必须在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思考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引导。若简单地回答,学生不满足、不解渴,效果不好;最好是采用“引而不发”的方式,通过反问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重复映现已学过的理论、概念,扩大思维的空间,加深思考的效应,达到“进一门庭,添十分春色”的境界。并且力求实现多向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回答教师反问的方案,并能选出最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中等生回答问题,对差生是一个辅导,对上等生是一个启示。

第三,基本概念模糊不清,解决问题思路混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基本上属于下等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也是班内的少数,但这个少数不能忽视。能不能正视这些学生,是对教师教育思想的


一个考验,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个全面检验。这类学生,学习抓不住中心,十分吃力。他们一般提不出什么问题,也不愿提问题;问题太多不知从何提起,或一旦要问就是问题一大串。他们不愿意接近教师,因为怕教师对他们提问,怕答不上来难堪。越是这样,教师越要关心他们,越是要去“找疑答疑”,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特别是要搞清楚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去解决几个实际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理顺思路,得到一定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开阔天地”,促使其思考,在某些难点上进行突破。与此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帮助,教师要相信他们,并且使他们自信,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学习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