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并不是独门秘诀

以软件开发闻名的捷通,也曾靠帮别人卖硬件起家。2000年年底,在硬件销售额迅速蹿升时,捷通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转型。 “国内行业的信誉体

    以软件开发闻名的捷通,也曾靠帮别人卖硬件起家。2000年年底,在硬件销售额迅速蹿升时,捷通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转型。
    “国内行业的信誉体系没有完全建立,捷通感到,做扫描仪等硬件的销售,风险很大,利>润越来越薄。此外,捷通在核心技术应用上一直是‘借鸡生蛋’,把别人的技术拿来,然后组合成一个新产品。核心技术是人家的,命脉握在别人手里总是不踏实。于是就下决心,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当时在汉字处理领域,语音合成(把文本转换成声音)是个空白,捷通就拿出几乎所有的资金往技术研发上‘砸’。这必然影响到硬件的进货和销售,销售额从每年的千万狂跌到二三百万。”
    硬件的销售额直线下降,核心技术还没研发出来,很多捷通人迷茫、彷徨,对转型提出了异议,转型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资金、人才和市场的压力。
    “要跨进新行业的门槛,研发新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坚持得了要坚持,坚持不了也要坚持。”
    2002年,捷通人终于看到了希望。上半年,仅语音技术授权一项获取的利润就超过了以前扫描仪销售全年的利润总和。“通过转型,捷通从帮人家卖东西的经销商变成了核心技术供应商。在语音技术领域里,小小的捷通一直在跟微软、IBM、摩托罗拉等巨人竞争。几年下来,捷通不仅站稳了脚跟,也在业界赢得了尊重。”
    很多跨国企业曾将巨资投入语音技术,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现在看来,张连毅此举相当冒险,如果转型失败,所有投入打了水漂,捷通该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当时没想那么多。虽然偶尔也会想到,这事要是不成怎么办?但这只是一闪念,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就一门心思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钱才要办集团
    2000年,张连毅和着名中文语音专家吕士楠教授一起创建了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他又和着名手写识别专家顾小凤教授一起创建了捷通华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专注于语音和手写领域,捷通成了集团化的企业。张连毅说:“人家都是有钱才办集团,我是因为没钱才办集团。”
    “只拥有单一技术的企业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别人的技术超过你,你的企业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捷通要占领不同的制高点。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巨资投入,也需要顶尖的人才,可捷通拿不出高薪去吸引人才。怎么办?捷通采取和顶尖人才共享股权的方式创建新公司,壮大自己的力量。有钱你办有钱的事,没钱想想没钱的办法。这也是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我把它叫做‘捷通式集团发展道路’。”
    “找个巨人扛着你”
    张连毅说,捷通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一直在核心技术上保持领先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重视企业合作,通过广泛合作实现企业创新。
    企业要合作才能发展,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可张连毅的合作真经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如何在与大企业的博弈中发展自己?谁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愿意让你站在肩膀上的巨人,或者一个至少不在乎你站在他肩膀上的巨人,或者一个不得不扛着你的巨人。捷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一些被束之高阁的先进技术转化成响当当的产值,高校和科研院所就是愿意扛着捷通的巨人;捷通和IBM 从抵触到真诚合作,捷通尊重IBM的实力,IBM尊重捷通的顽强不息,IBM就是不在乎扛着捷通的巨人;国内的语音市场捷通占着50%,手写市场占15% 以上,外国的行业巨头要进来,就必须先跟捷通合作,这些外国巨头就是不得不扛着捷通的巨人。这些不拘一格的合作模式也是创新。”
    “创新不是企业的独门秘诀,而是一个健康企业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落后才创新,更不能因为企业不行了才创新,要发展就要创新,否则,再老的字号、再大的品牌也只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