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招商引资后遗症的原因

产生招商引资后遗症的原因(1)方法不当。用计划经济观念,以行政手段抓市场经济。招商引资中,政府仍习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头

产生招商引资后遗症的原因
  (1)方法不当。用计划经济观念,以行政手段抓市场经济。招商引资中,政府仍习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层层下指标、定任务,把招商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于人头。实行全员招商,全民招商。于是,单位不分性质,干部不分大小,一拥而上,人人招商,个个引资。重数据考评,搞盲目攀比。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看似十分重视,其实是不懂经济规律。这些做法,不但有急躁冒进之嫌,还让人看到了“大跃进”的影子。
  (2)认识错位。在现实中,把招商引资看得过重、抬得过高,以偏概全,把手段当成目的,把其一当成唯一。把发展经济等同于招商引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为以招商引资为中心。认为经济一招即灵,一引即活。时时处处招商引资优先,一切为招商引资让路。领导围着客商转,政府围着项目转,其他工作被耽误,各类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统筹全面、协调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3)素质不高。招商引资应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经济行为。而我们各级政府不少招商引资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却不懂经济规律,更很少是市场经济的行家里手。引进项目不结合本地实际,谈的多成的少;优惠政策超越管理权限,结果无法落实;所作承诺超出自身实力,成为空头支票。与客商谈判,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上当受骗便屡见不鲜。
  (4)职能缺位。在经济社会中,政府的位置应是管理者,其职能是制定发展规划,设定行为规则,维持运行秩序,创造良好环境,而不应该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人。可在招商引资中,政府与投资者发生了角色错位。重引进,轻管理;重发展,轻规范。唯恐客商不来,担心客商不留,不敢管理,不敢规范。在处理客商与政府、客商与本地企业、客商与群众的矛盾中,总是偏袒客商,没有履行其为公众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职能。
  (5)动机不纯。当招商引资从一项经济工作变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追求时,有些干部就从追求自身的政绩角度去抓招商引资。只唯上不唯实,只求领导高兴,不管群众满意;只求项目数量,不管实际效果;只求客商能来,不管项目质量;明知无益,强行上马;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报喜不报忧。把招商引资作为升迁提拔的敲门砖。有的借“走出去”为名,行公费游山玩水之实;有的借“请进来’’为名,行公款吃喝之实;有的甚至以让利为名,行权钱交易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