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怎样的环境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但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也还是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不要说把已经出去的优秀人才请回来难,自己培养的高级人才还在不断的“离家出走”呢?中国科学院升学研究所所长田静委员无论在全国政协分组发言,还是在接受者采访时,都无不显得忧心忡忡。 

  吸引优秀人才,关键在于环境。什么才是对高级科技人才有吸引力的“良好环境”?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田静委员认为主要有几点:一个公平竞争,能够让真正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在单位内部,要形成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使用、晋升和资源分配的机制;在社会上,也要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特别是在项目申请、经费支持等方面。一个能够体面生活,同时对未来又有良好的预期收入水平的环境。收入不一定很高,也不必与先进国家和外资企业比,只要相对而言,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尊重,个人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和赞赏,并在研究成果得到市场的回报时,能保证个人的贡献不会被忽略。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能够让科研人员专心于自己所喜欢的事业、没有过分压力和太多干扰的科研环境。田静委员说:目前我们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管理上有太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不能让科研人员负担太多的管理事务,还要创造良好的技术支撑条件。  

  如今,科研人员从产生科研思想,到找资金出路、申请项目、组织队伍、采购、完成整个研究实验过程,直到把“知识产品”销售出去,面对这么多他不擅长的事物,非科研本身的事情占用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还能搞什么科技创新?田静委员将心比心说:我们许多同志在国外工作过,他们的技术支撑人员和条件是什么水平?同样的创新思想,我们几年了都不一定能搭起实验的平台,人家几个月的时间文章可能都出来了,我们怎么可能拿出原创性的创新成果?  

  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田静委员举了几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后,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想回国工作的优秀人才中,不能成行的绝大多数,是他的老婆孩子拖住了后腿。为什么?老婆想想国内医院的环境和医疗条件,想想看病的难处,吓就给吓住了;孩子听说国内的应试教育就害怕了。都是有家庭责任的人,谁愿意抛家离子?克服这个客观存在的社会大环境问题,是目前我们这些在研究所当所长的人最无能为力的。 

  朱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急需人才,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干成事业创造良好条件”,把人才问题落实到营造“良好环境”和创造“良好条件”上,田静委员认为非常正确,说到了他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