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有企业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国有企业新型企业文化建设从整体上说,目前各地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体制、机制上的转轨。但是应当看到,国有企业施行公司制,初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不代表企业已经适应了现代企业制度。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一、现代国有企业培育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从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企业管理先后经历了以人管人为主的经验管理、以制度约束为主的科学管理和从企业文化管理这样三个阶段。应当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目前有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改制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对现代企业制度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法人治理结构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主要是依靠新的制度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没有摆正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支柱。
  就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来说,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自然地应当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来说,要通过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来培育现代公民。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把国有企业员工培育成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有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公民,使他们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
  就国有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亟须建设和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目前,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了经营管理体制的转轨,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管理、决策、经营上还处于新旧两种体制的磨合期,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如何运行也还处在摸索阶段。在这个时期,亟须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激发、调动员工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凝聚员工智慧和力量的文化氛围。
  就国际市场竞争角度来说,整合、提升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国际市场快速传递的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致使企业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在这种条件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追求差异化战略,并且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文化的竞争上。因此,对企业文化各要素进行整合,创新企业文化体系,提升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国有企业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然之举。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制度会使人机械化,没有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管理混乱。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起能使各项企业制度真正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共同行为的企业文化。否则,新制度的建立将貌合神离,最终流于形式。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大误区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层面还较粗浅。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上层的居多,渗透到基层的较少。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种种认识和实践的误区,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形象工程”。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是对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文化观念进行认真总结和升华,而是照搬现成模式和简单模仿,一蹴而就地试图在短期内“打造”出企业文化体系,并以此来“妆扮”企业的形象,因而违背了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二是把企业文化的相对稳定等同于固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体企业变成了集团公司,区域性经营企业变成了跨国公司,传统国有和集体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时代意识,导致企业精神老化、价值观念老化。随着“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
GDP ”等理念的提出,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相应融入这些新的内容,违背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三是把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以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为主,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了,就是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否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个别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工作者过于强调政治素质,对企业员工过于强调奉献精神,违背了企业文化的“人本性”。
   四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开展文体活动。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等文体活动,纷纷建立舞厅,成立文娱团体、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指标来完成。这些做法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是必要的,但却是浅表层面的,并没有把握企业文化的要领。
  
  三、外源内生、继承创新,培育现代国企先进文化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通行世界的“护照”,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传统国有企业在完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后,应本着借鉴吸收、传承扬弃、创新升华的原则,大力培育既能内强企业素质,又能外塑企业形象;既继承传统精髓,又具有时代气息;既吸收西方精华,又不失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1、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和两种形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虽然问世不到30年,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现象和形态,可以说自从有了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而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国有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诞生,根据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其企业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形态。
  一是改革开放前“内生型”的企业文化。所谓“内生型”企业文化,主要指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在没有外来“企业文化”影响下,在传统的政府管理企业的体制机制中产生并
发展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以政治为主导。广大职工群众在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支配下,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二是改革开放后“外源型”的企业文化。所谓“外源型”企业文化,主要指改革开放之后,西方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传入中国,国有企业在有了“企业文化”意识下,以市场为主导,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政府破除体制“篱笆”,社会打开思想“大门”,国内企业界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值得学习借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内企业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但各具特色。
  2、培育新型企业文化要注重抓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主导和支配着企业文化的其它要素。企业价值观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确立的。现代国有企业要在对传统企业文化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要融入人本观、发展观、民族观,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把为民族争光作为企业的“第一责任”。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聚结,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可以在广大员工中形成高度的向心力,把所有人的聪明才智都集中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现代国有企业的企业精神应该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结晶,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凝聚、导向、激励、控制和辐射作用,既给人以理念、信仰、鼓励,也给人以约束。
  企业道德是调整企业内外部各方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现代国有企业要培育富有
生命力和时代感的企业道德,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治意识,培育重诚信、讲法治的企业道德。
  3、先进企业文化关键要融入先进的核心理念。作为现代国有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鼓励竞争、团结敬业为纽带,大力营造振兴民族企业的文化氛围。作为先进企业文化,其基本特征应该是,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相对于传统国有企业而言,现代国有企业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应该融入以下“五色”理念:
  一是服务民生的“红色”理念。随着国有资本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现代国有企业不少是国家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其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安危、政府的形象。因此,现代国有企业必须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是开放领先的“蓝色”理念。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有企业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有全球战略眼光,广泛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要有全球经营意识,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有勇立潮头的胆略和本领,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
  三是和谐健康的“绿色”理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特别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实现一个和谐健康的发展格局而努力。
  四是诚信优质的“橙色”理念。信用缺失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重建信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作为现代国有企业,要率先走出一条诚实立身、信誉兴企的发展之路,从诚实信用中体现竞争力。
  五是廉洁高效的“白色”理念。国有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国家资源,承担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任务,任重而道远。要从舆论上引导国有企业员工牢固树立廉洁高效意识;要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班子的廉洁、企业各项工作运营的高效和资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