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思维及方法

收敛思维及方法 一、收敛思维的特征与作用 1、定义: 收敛型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或辐合思维。指人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

收敛思维及方法
    一、收敛思维的特征与作用
    1、定义:
    收敛型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或辐合思维。指人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去寻找唯一的答案。为了获得正确答案要求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这一答案。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其着眼点是由现有信息产生直接的、独有的、为已有信息和习俗所接受的最好结果。
    2、特征
    1)聚焦性
    2)程序性
    3)系统性
    4)比较性
    5)深刻性
    6)合理性
    二、收敛思维的方法
    1、辏合显同法
    就是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例:我国明朝时候,江苏北部曾经出现了可怕的蝗虫,飞蝗一到,整片整片的庄稼被吃掉,人们颗粒无收……徐光启看到人民的疾苦,想到国家的危亡,毅然决定去研究治蝗之策。他搜集了自战国以来二千多年有关蝗灾情况的资料。
    在这浩如烟海的材料中,他注意到蝗灾发生的时间,151次蝗灾中,发生在农历四月的19次,发生在五月的12次,六月的31次;七月的20次,八月的12次,其他月份总共只有9次。从而他确定了蝗灾发生的时间,大多在夏季炎热时期,以六月最多。另外他从史料中发现,蝗灾大多发生在“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北部)"。为什么多集中于这些地区呢?经过研究,他发现蝗灾与这些地区湖沼分布较多有关。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百姓宣传,并且向皇帝呈递了《除蝗疏》。徐光启在写《除蝗疏》整个思维过程中,运用的思考方法就是我们讲的"辏合显同法"。
    2、层层剥笋法(分析综合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仅仅是问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浅的东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内的深层本质。
    例: 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一个窗沿上发现一个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这种威胁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1955年竟然放上了52颗炸弹,并炸响了32颗。对此报界连篇报道,并惊呼此行动的恶劣,要求警方给予侦破。纽约市警方在16年中煞费苦心,但所获甚微。所幸还保留几张字迹清秀的威胁信,字母都是大写。其中,F.P写到:我正为自己的病怨恨爱迪生公司,要使它后悔自己的卑鄙罪行。为此,不惜将炸弹放进剧院和公司的大楼,等等。警方请来了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博士。博士依据心理学常识,应用层层剥笋的思维技巧,在警方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分析推理:
    (1)制造和放置炸弹的大都是男人。
    (2)他怀疑爱迪生公司害他生病,属于偏执狂病人。这种病人一过35岁后病情就加速加重。所以1940年是他刚过35岁,现在1956年他应是50出头。
    (3)偏执狂总是归罪他人。因此,爱迪生公司可能曾对他处理不当,使他难以接受。
    (4)字迹清秀表明他受过中等教育。
    (5)约85%的偏执狂有运动员体型,所以F.P可能胖瘦适度,体格匀称。
    (6)字迹清秀、纸条干净表明他工作认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模范职工。
    (7)他用卑鄙罪行一词过于认真,爱迪生也用全称,不象美国人所为。故他可能在外国人居住区。
    (8)他在爱迪生公司之外也乱放炸弹,显然有F.P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存在,这表明他有心理创伤,形成了反权威情绪,乱放炸弹就是在反抗社会权威。
    (9)他常年持续不断乱放炸弹,证明他一直独身,没有人用友谊或爱情来愈合其心理创伤。
    (10)他虽无友谊,却重体面,一定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人
    (11)为了制造炸弹,他宁愿独居而不住公寓,以便隐藏和不妨碍邻居。
    (12)地中海各国用绳索勒杀别人,北欧诸国爱用匕首,斯拉夫国家恐怖分子爱用炸弹。所以,他可能是斯拉夫后裔。
    (13)斯拉夫人多信天主教,他必然定时上教堂。
    (14)他的恐吓信多发自纽约和韦斯特切斯特。在这两个地区中,斯拉夫人最集中的居住区是布里奇波特,他很可能住那里。
    (15)持续多年强调自己有病,必是慢性病。但癌症不能活16年,恐怕是肺病或心脏病,肺病现代容易治愈,所以他是心脏病患者。
    根据这种层层剥笋式的方式,博士最后得出结论:警方抓他时,他一定会穿着当时正流行的双排扣上衣,并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而且,建议警方将上述15个可能性公诸报端。F.P重视读报,又不肯承认自己的弱点。他一定会作出反应以表现他的高明,从而自己提供线索。果不其然,1956年圣诞节前夕,各报刊载这 15个可能性后,F.P从韦斯特切斯特又寄信给警方:“报纸拜读,我非笨蛋,决不会上当自首,你们不如将爱迪生公司送上法庭为好。”依循有关线索,警方立即查询了爱迪生公司人事档案,发现在三十年代的档案中,有一个电机保养工乔治梅特斯基因公烧伤,曾上书公司诉说染上肺结核,要求领取终身残废津贴。但被公司拒绝。数月后离职。此人为波兰裔,当时(1956年)为56岁,家住布里奇波特,父母早亡,与其姐同住一个独院。他身高1.75米,体重74公斤。平时对人彬彬有礼。1957年1月22日,警方去他家调查,发现了制造炸弹的工作间,于是逮捕了。 当时他果然身着双排扣西服,而且整整齐齐地扣着扣子。
    3、目标确定法
    确定搜寻目标(注意目标),进行认真地观察,作出判断,找出其中的关键,围绕目标定向思维,目标的确定越具体越有效。例:一战时,德法交战,德军依据猫判断法司令部所在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交战时,法军的一个旅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地下指挥部。指挥部的人员深居简出,十分诡秘。不幸的是,他们只注意了人员的隐蔽,而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德军的侦察人员在观察战场时发现: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左右,都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土包上晒太阳。德军依此判断:A)这只猫不是野猫,野猫白天不出来,更不会在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B)猫的栖身处就在土包附近,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因为周围没有人家;C)根据仔细观察,这只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在打仗时还有兴趣玩这种猫的决不会是普通的下级军官。据此,他们判定那个掩蔽部一定是法军的高级指挥所。随后,德军集中六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猛烈袭击。事后查明,他们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个法军地下指挥所的人员全部阵亡 。
    4、聚焦法
    聚焦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沉思、再思、三思,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思维过程停顿下来,并将前后思维领域浓缩和聚拢起来,以便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审视和判断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片段信息。由于聚焦法带有强制性指令色彩,其一,可通过反复训练,培养我们的定向、定点思维的习惯,形成思维的纵向深度和强大穿透力,犹如用放大镜把太阳光持续地聚焦在某一点上,就可以形成高热。其二,由于经常对某一片段信息,某一件事、某一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聚焦思维,自然会积淀起对这些信息、事件、问题的强大透视力、溶解力,以便最后顺利解决问题。 例:日本人巧探大庆油田
    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1、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时,运用的两种不同方向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追求思维的广阔性,大跨度地进行联想,其量和质直接决定集中性思维取得的结果和要达到的目的。收敛性思维,是人们在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发散性思维即产生式思维,运用发散性思维产生观念、问题、行动、方法、规则、图画、概念、文字。思维发散过程需要张扬知识和想象力,而收敛性思维则是选择性的,在收敛时需要运用知识和逻辑。
    (1)发散性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散开去,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或范围等约束,并从这种扩散或者辐射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包括联想、想象、侧向思维等非逻辑思维形式,一般认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并不是在定好的轨道中产生,而是依据所获得的最低限度的信息,因此是具有创造性的。”
    (2)收敛性思维是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程序中去,以便最终得到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收敛性思维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科学抽象等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形式。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关系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具有互补的性质。不仅在思维方向上互补,而且在思维操作的性质上也互补。美国创造学学者M.J.科顿,形象地阐述了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必须在时间上分开,即分阶段的道理。如果它们混在一起,将会大大降低思维的效率。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互补,以及在思维过程上的互补,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发散性思维向四面八方发散,收敛性思维向一个方向聚集,在解决问题的早期,发散性思维起到更主要的作用;在解决问题后期,收敛性思维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结论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各有优缺点,在创新思维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发散,没有收敛,必然导致混乱。只有收敛,没有发散,必然导致呆板僵化,抑制思维的创新。因此,创新思维一般是先发散而后集中。
    四、收敛思维的训练
    1、有一个人用60美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美元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80美元买回来,再以90美元卖了出去。在这场交易中,他一共赚了多少钱?
    答案:(20美元)
    2、《唐阙史》中有个故事:有两个资历和贡献都差不多的办事员需要提升,但只能提升一人。人事部门只好去请教上司杨损。杨损是个正直的官员,他想了半天后说: “办事应有计算能力,现在我出一道题,谁先做对就提谁。一群小偷商量如何分偷来的布,如果每人分六匹,就剩下五匹;分七匹却又短少八匹,问有几匹布,几个小偷?”
    答案:共有十三个小偷,八十三匹布
    四、收敛思维的训练
    3、有一口井深15米,一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它每天爬三米,同时又下滑一米,问蜗牛爬出井口需要多少天?
    答案:7天
    4、一天,三位好朋友小白、小蓝、小黄在路上相遇了。我们之中背黄书包的一个人说:“真巧,我们三个人的书包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但却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小蓝想了一想也赞同地说:“是呀!真是这样!”请问,这三个小朋友的书包各是什么颜色的?
    答案:小蓝背白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黄背蓝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