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的灵感思维

如何激发幼儿的灵感思维
   [摘要]激发幼儿“灵感思维”是幼儿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激发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教师要做有心人。
  [关键词]幼儿教育   灵感思维   激发
  
  灵感思维,是人们的创造活动达到高潮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飞跃思维。灵感是人们所向往、所追求的目标,而灵感的闪现虽然扑朔迷离,犹如幽灵,难以具体琢磨,但是灵感并不神秘,灵感也是可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幼儿的灵感思维的产生,相似于成人的灵感思维过程。幼儿的灵感思维的培养,需要以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培养入手。因为,大脑物质的运动不可能只存在单一的一种思维方式,灵感思维是各种思维升华的高级阶段,有了成熟的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才有机会爆发出灵感的火花。现对灵感思维的激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自流,二是包办代替。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变得懒散、任性;而包办代替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感。一个连生活都不想自理的孩子,不可能有丰富的灵感思维。只有幼儿处在一种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状态时,他的思维才最活跃,才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灵感。当然,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按照幼儿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问题情境。如,常识课《浮力》,幼儿问我“为什么铁不能浮起来,而木块能浮起来呢?”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能装水的容器和天平,启发幼儿称水、木块、铁块的重量,鼓励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当幼儿发现了木块、水、铁的重量不同时,实际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幼儿提问到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成功的思维能力训练过程。
  二、追求“灵性”教育,幼儿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灵性
  在孩子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源:孩子的执著,表现的是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孩子的烂漫,体现的是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孩子的率真,反映的是人类求善
的道德精神。在这些灵性当中闪耀着许多创新的火花。也许在某些人眼里看来是十分幼稚、可笑的行为却往往孕育着具有生命力的发现和创新。同样,在教学中也要保护学生的灵性,激励学生敢想敢说,大胆质疑,乐于发表独立见解,对于其表达见解中的错误宽容以待,给以积极性的评价。
  三、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幼儿的灵感思维
  幼儿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灵感的再现过程,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维相汇合而形成的,或需要两形象思维,或需要一个形象思维和一个抽象思维,或两抽象思维汇合产生了灵感。如:古代司马光儿童时期,在花园跟小朋友们玩时,一位小朋友不慎落入装满水的大缸中,司马光当时所思考的是“如何救人”这个抽象事物思维,又顿时在头脑中闪现出缸破而水流出从而得救的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汇合中产生了灵感。三国时期曹冲,见士兵打算称一只大象的重量,却苦于没有那么大的秤,在曹冲的头脑中形成了“称象”这一形象思维。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见小船漂在水中,忽然产生了让大象站在船中并在船身画上水没过船身的印,再拉下大象,船上放石块,转而用秤称石块的灵感。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讲一些如“曹冲称象”和一些急中生智的故事,讲完之后,马上对孩子进行类似的灵感思维训练,通过解决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来激发幼儿的灵感。
  四、学会聆听孩子的解释
  在美术活动中,这一方法尤为重要。在我们成人看来,孩子的美术作品可能是不成规矩的,但只要给孩子机会,他会把我们成人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讲成一段美丽的故事。其中,有对美术画面的解释,也有临时性的语言组织,二者闪烁着灵感的智慧。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创作,并善于说:“你画得真好,画的什么呀?告诉我好吗?”这类的话激发孩子的灵感与想象。
  五、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灵感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
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如某幼儿在作画时,为建筑工地的上空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当教师问为什么时,他告诉老师“工人叔叔太热了,我画一个绿色太阳,让工人叔叔不热”。这个想象蕴藏着幼儿将来创造特殊防暑用品的可能性。因此,这幅作品的创造意义,远远不是一幅画本身的艺术特点所能表达出来的。可见,利用游戏的实践性功能是发展幼儿灵感思维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