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从牛蒡子到粘扣

  1948年秋高气爽的一天,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带着猎犬出门,与朋友们一道上山打猎。在半山腰上,他举枪打一只兔子。它惊慌逃窜,猎犬紧追不舍,工程师跟随其后。来到一块林中空地,只见猎犬老在原地打转,伸着嘴在自己身上到处乱咬,兔子早不见踪影。

  中午坐在山地上野餐时,德梅斯特拉尔感到臀部像有无数小针扎刺般疼痛。站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猎装上粘着许多牛蒡子。很有可能刚才穿过灌木丛时,附生的牛蒡草缠住了裤子,它们的小果沾在了上面。猎犬刚才之所以不停地晃动着身体,是想把牛蒡子摇掉。

  回家后,工程师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忙着摘掉猎装裤和猎犬身上讨厌的牛蒡子。随着恼怒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德梅斯特拉尔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他对牛蒡子如此巨大的附着力颇感兴趣,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发现牛蒡子那圆圆的颗粒四周,居然长着一层尖锐弯曲的刺钩。不管在哪一个方位,只要碰上有纤维的东西,那些钩子便会立刻扎在纤维的表面。不拉断纤维,它便不会脱落。正是这些密密麻麻的刺钩,钩住了猎装裤的表面和猎犬身上的毛。

  这时候,工程师产生一种灵感:如果发明一种具有牛蒡子刺钩结构的东西,与纤维相碰,不就能立刻粘在一块了吗?它可要比所有的钮扣和拉链都更方便得多。他着手研制,半年之后成功地开发出自己称之为“纬格罗”的粘扣。它由两片布料组成,一片布上织满了许许多多的钩状物,另一片布上织满了一个挨一个的小圈或小圆球。把这两片布粘起来相当方便,但要将其拉开却不容易。现在,粘扣已成为世界上最实用的小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