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改变住宿分配方式: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合肥召开的“庐州讲坛”上指出,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朱清时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要以管理为中心转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为中心,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以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由组合住宿代替原来的同院系同专业学生集中住宿,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便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众所周知,这种自由组合的住宿方式在国外大学中是最普遍的一种学生住宿管理方式,但是在中国能够行得通吗?

    ■应充分利用“室友”资源为学生创造知识交叉环境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远在安徽合肥的朱清时校长。他说,中国的教育体系的一大弊病就是以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他认为,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其实远多于在课堂之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为他们创造接触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知识的机会,对能否有效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上课时就坐在一起的本专业、本班的同学,回到宿舍还要一起生活,专业就会在学生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对他们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当不利。朱清时告诉记者,在国外,大学生是自己选择室友的,不同系别的同学一起居住,无形中形成了知识交叉。与学科背景、思维方式都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室友生活在一起,也锻炼了他们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能力。

    但他同时又说,在我国实行不同专业学生混住的宿舍管理模式还面临许多的困难。转变可能造成的实际管理上的困难只是其中一方面,而更大的困难来自管理者理念的限制。

    ■传统管理模式仍有存在必要

    记者采访了北京的几位高校学

    生工作负责人,他们在赞同朱清时校长观点的同时向记者表示,虽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院系、不同学科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但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传统模式仍有其存在的必要。

     首先从学生生活和学校管理的成本出发,自由组合并非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承受。中国人


民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徐飞告诉记者,国外大学学生自由组合住宿的情况是建立在学校提供学生公寓出租的前提下,其租金虽然比租住普通住宅便宜,但仍需要相当的一笔费用;在我国,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宿舍仍是半福利性质的。如果非要学校提供公寓供学生自由组合租住,住宿资源有限倒还在其次,多数学生肯定无法负担这笔费用。

    其次,传统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清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春生表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也是目前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按照院系、专业对学生进行管理,让他们在集体中进行各项活动、解决各种问题也正是培养他们相关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赵锋也表示,国外学生的社团生活发展比较好,而国内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恰好弥补了很多时候学校社团建设薄弱的不足。

    此外,传统管理模式还可以避免安全等各种问题的发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主任王建中说,由于从小的教育体制原因,中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国外学生差,学校如果放手让他们自主安排住宿很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立法规定学校什么时候该对学生负责,什么时候学生的行为与学校无关,所以学校仍应该负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责任。

    ■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不止一条

    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负责人认为,目前在我国高校校内学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之前,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还是要通过院系组织来解决,这是客观事实。

     几位学生工作负责人也都表示,培养创新能力、扩宽知识领域的道路也不止宿舍分配制度改革这一条。据介绍,目前各校都不同程度采用了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有限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辅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同时,学生社团的建设也为学生知识的交叉提供了重要园地,同学们可以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发挥特长,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学校也在通过加大投入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为这些社团提供充足的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创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