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饮销售的生意经

啤饮销售的生意经
2004年啤酒、饮料的销售旺季即将来临,经销商朋友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碌。年复一年他们就是在劳碌中度过,其中有喜有苦,更有很多的无奈。我们把 2003年啤酒、饮料经销商在经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整理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一下经销商的所想所思,另一方面希望这些教训能够给经销商朋友在今夏的经营中提个醒儿。

  看准质量 选好产品

  一些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往往被厂家低廉的价格所吸引,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严,结果受到很大损失。湖北的张经理就遇到这样一件烦心事,在2003年7月他代理了一个江苏厂家的加汽果汁饮料,其产品的价格要比爆果汽、娃哈哈加汽果汁低很多,货很快就拉到了,销量也不错。但过了十几天,张经理发现了一个问题,果汁的颜色由绿色变成了白色,最后甚至起了一层白膜。此时正是饮料的销售旺季,张经理立即给厂家打电话,反映了这个问题,要求退货,经过多次交涉之后,厂家终于答应用该厂的其他产品替换这些变质的果汁。而这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张经理说就是货到了,饮料的销售旺季也过去了,张经理提醒其他同行切不可贪图便宜,不顾产品的质量。

  信息灵通 加强沟通

  2003年年底露露在销售旺季提价,每听的零售价上涨了1角。这次提价使卖露露不赚钱的埋怨声被经销商的赞誉声所代替,经销商也加强了经销露露的信心。按说经销商都该感到高兴才对,但是辽宁的李经理却高兴不起来了。在露露提价前,李经理和下面的销售商签定了供货合同,答应给零售商三千件的货。当时李经理仓库里的存货不足一千件,正当李经理准备再进货时,却听到了露露涨价的消息。为了及时供货,李经理不得不按现在的价格进货,虽然有些损失,但总算屡行了合同。李经理说,这次损失主要是自己的市场信息不灵,库存不足造成的,另外就是缺乏与厂家的沟通。

  提防压库

  2003年年初,江苏的王经理与娃哈哈江苏分公司签定了按月考核的合同,即今年


的销量必须在去年同月实际销量的基数上再递增10%,销售任务按月考核,如果不能完成,分公司有权撤换分销商。为了完成任务,李经理在1~4月份已进了400万元的果汁饮料,但由于2003年的非典,以及其他大品牌果汁饮料的市场争夺,到了6月份他手里还有200多万的存货,所以他的销售任务不会完成了。因为在五六月份果汁饮料最好卖,到了六七月份瓶装水的销量最大,并且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使得利润降低。王经理想对厂家说,厂家应该了解客观情况,不能为了完成任务盲目向经销商压量,厂家应了解经销商实际的销售实力,制定准确的销售预期。如果经销商被占用了大量的周转资金,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只能靠窜货、杀价,把货推出去。

  管好二批商

  目前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场,而在农村市场名牌产品却很难抬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批商的存在。山东的孟经理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是一个啤酒的县级代理商,一直想做一些知名品牌,但是由于知名品牌的价格透明度较高,他所发展的二批商不愿做,孟经理说不是农村市场缺乏购买力,而是农民们买不到名牌产品。还有,他发给二批商的促销品大部分被截流。为了做好农村市场,孟经理在今年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对二批的管理,协助二批做好终端,促销品直接发放到零售店,或者采用代金券的方式发给二批;在一个城镇选择两三家渠道不同的经销商,防止产品的冲突。孟经理心中明白,真正控制了二批,就真正控制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