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验:中国商人的错误

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企业做大后,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关系将等同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

迷信“空降兵”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情不自禁地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企业支柱亲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既然知道错了,也要玩到底。

商业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

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使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作者有去无回。

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

沉湎酒色

为自己寻找种种理由沉湎酒色。

投资冒险主义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

投资经验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

投资极端主义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

人力资源幻觉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

过度追求系统平衡

老板过分看重平衡,在奖惩政策、人员提升、部门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一碗水端平”。

附庸风雅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
 

不学无术

疏于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和培训。

公司小皇帝心态

人人三呼万岁,事事溜须拍马,恭


顺者提拔,意见者遭殃,“我的地盘我作主”。

擦边球情结

总是在法律允许和禁止的边缘徘徊,总是希望利用政策的漏洞渔利。

强于战术弱于战略

这群商人的才华,几乎都表现在挽救一个错误的战略计划上了。

强于战略弱于战术

通俗地说,是想象力很够,行动力不够。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一个伟大的构想总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夭折。

强烈的政治情节

提到政治就兴奋,靠近政治就愉悦,企业里面玩政治,人生目标搞政治,经商只是为当官做准备。

自我膨胀

这类商人的逻辑是:财富比别人多,才能就比别人够,见识就比别人广,基因就比别人好……

生活习惯不健康

总是第二天开始锻炼,总是旅游的时候最累,总是一应酬就喝,一喝就醉,事业充满激情,身体充满疲惫……

法制观念淡薄

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有钱就能搞定一切。

武大郎开店

不能容忍部下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喜欢招聘和使用不如自己的人。

漠视社会公德

忘记尊老爱幼,扶贫济困;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不骄不躁不蛮横等社会公德。

提着裤子找厕所

做企业没有预见性,事到临头才忙着找对策。

重业务轻财务

市场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重业务轻财务。

个人表现主义

在一个企业里,我才是红花,大家都是绿叶;在一个圈子里,我才是中心,大家都是配角。

集团综合症

据说现在全世界号称“集团”的公司加在一起,都没有中国多。这是中国人虚张声势、不顾信用、好大喜功的企业化写照。

速度幻觉症

以个人的才能及工作绩效衡量所有人,以一个小团队的状态衡量全社会,从而误判投资回报周期,错估目标达成速度。

企业掌控神经质

很多老板常常疑神疑鬼,不信任副手,不信任合作伙伴,不信任财务,不信任采购人员,不信任基层员工。
 

会议综合症

有事开会,无事也开会;大事开会,小事也开会。

大企业形态小企业心态

规模已经够大,心态依然很小;没有


战略,缺乏人才,对员工能省则省,科研费用能推就推。本来已有大资本,偏偏又是土财主。

营销唯一症

企业的生死成败、资源重心,全压在市场营销一个环节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制度管理教条主义

生搬硬套西方企业理论,忽略中国企业本土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全盘西化、制度化、文本化。

形式主义借尸还魂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论资排辈日趋固化,形式主义又回来了。

缺乏民主

制定了一大堆政策、制度,要求员工绝对执行,自己却是最大的破坏者。

项目爱好癖

项目谈了一大堆,落实下来的寥寥无几。

企业浮夸风

动辄搞跨越式发展,超常规跃进,几年之内要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合作伙伴同质化

一群相同气质爱好、能力水平、资源范围的理想主义者共同创业,结构性失败在所难免。

运动式管理

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管理。企业老板或消防队员,随时扑向失火的角落。

泛官僚化

企业内从老板到管理,每一个人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讲究程序、等级,习惯摆谱、弄权。

主意太多,朝令夕改

企业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朝令夕改。

忙而效率低下

陷入事务性忙碌之中,工作效率却极低下。

专家依赖症

很多企业对专家很迷信,事事以专家为准,往往陷入教条化陷阱。

好大喜功

1000万的资金要盖70层的高楼;10岁的公司提出5年超世界500强的目标;30万身价的老板幻想着激动人心的远景,小项目不愿做大项目做不了……

用胆而不用心

中国的企业家不缺冒险精神,而是缺精益求精的精神,缺把一个项目做到全世界无人能敌的专业精神、境界和才能。

只追求有形利益

只追求看得见的投入和产出,绝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利润至上心态。

实事求是口头化

很多企业“平衡优先”、“私欲优先”,“一切按照老板的喜好办事”,“一切按照长官的意志办事”……

外行管死内行

随着企业发展,创业者内行变成外行,


但仍然保持着内行的心态,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管理行业。

习惯性摆阔

前些年脖子上的金项链一个赛一个的粗,这些年屁股下的坐驾一个赛一个的牛;动辄“周末去巴黎购物”,聚会永远聊高尔夫球见闻……

形象即业务,豪华出效益

办公场地选高档写字楼,员工工资向大公司看齐,出差住四星级宾馆,请客上希尔顿酒店……结果,别人还没搞懂企业是干什么的,流动资金已开始告急。

用人才而藐视人才

对于知识型人才,很多老板往往不得不用,却又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们。

管而不理

管是控制,理是训练;管是压力,理是疏导,危机四伏。

要么迷信媒体,要么藐视媒体

前者最好的例子是秦池酒,盲目追求标王的媒体聚光效应,而终致惨败;后者的代表是德隆,由于不重视和媒体的沟通,结果企业一出事,全国媒体纷纷口诛笔伐,从而让企业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候鸟式投资

这类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在一个行业里深耕,浅尝辄止,企业总是做不大。

碰壁拐弯习惯化

一遇到困难,不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马上停止投资,调转方向另寻出路。

假平等

能干的下属是每个老板都梦寐以求的,但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平等,老板常常有意识地将机会让给其他员工,而把能干的人晾在一边,挫伤了能力出众者的积极性。
 

总是打精神牙祭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惠而不费笼络人心的手段,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画馅饼的才能。但现在的员工们已经越来越不相信它了。

企业激励货币化

初衷是为了将公司做得规范,于是把各种激励政策完全货币化。最后员工养成了习惯,甚至自己分内的事,不给钱也不去做。

以江湖气为荣

耿直、爽快、兄弟多、与某某老大称兄道弟……在很多商人的心中,江湖形象和江湖背景,是一件比阅历背景、学历背景还要重要的事情。

听喜不听忧

只喜欢听员工汇报公司的正面消息,而不愿意听公司的负面情况。

盲目做全国市场

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做全国市场,各地销售额加起


来肯定比在一个地方好。

强于演说而弱于倾听

由于长期处于强势和核心地位,老板通常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不注意倾听下属乃至朋友的意见。

过分维护个人权威

在员工面前永远一副冰冷的面孔,从来不在大众场合露出笑脸,说话喜欢用祈使语气,从来不主动和员工打招呼,有意识地和员工保持距离。

一利遮百丑

片面追求利润,把现实的利润当成企业惟一重要的事情,不注重长期战略;一味压缩企业成本、降低员工待遇;忽视科研,不投入或少投入研究经费。

盲目裁员

一遇到困难,就盲目裁员。

一味模仿竞争对手

永无创新,永远跟随。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看似贴身肉搏,实则很容易被对手扰乱了阵脚,被对手玩得团团转。

自我反省能力差

固执已见地坚持错误。

权力控制欲

极尽政治家才能,牢控企业每一个角落的权力不被流失——每分钱的开支、每一个人的进出、每单生意的决策、每次会议的主持……

优柔寡断

遇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把本来是自己的机会白白放过了。

迷恋直觉

崇尚“跟着感觉走”,藐视基于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认为最可靠的是长期做市场过程中培养来起的直觉。

产业投资步步高

今天做食品加工,明天做酒店连锁,后天做网络科技,大后天做文化传媒。

零风险心态

只想收获,不愿付出,不愿担风险,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合作伙伴身上。

迷信高科技

以为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越能赚钱,于是不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凡是和高科技沾上边的项目都跟着投资,盲目将产业“升级”。

盲目进入资本市场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想着上市,以为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以江湖手段解决企业竞争

自以为企业背后有靠山,以江湖手段制服竞争对手。

好了伤疤忘了痛

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三省其身,痛定思痛,誓言必革除种种弊端;一旦危机过去,又恢复了老样子。

有患难,无富贵

创业的功臣,既怕其功高震主,更惧其伸手要财。


企业走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日,就是上演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时。

同行之间妖魔化

在同行之间挑拨离间,或为竞争需要,乱说同行是非,惹来同行鱼死网破的反击,致全行业受损。

独掌公司股权不放

公司是自己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凭什么“白白分给其他”?

人格分裂症

极端的高尚和极端的卑劣并存,极端的向善和极端的无耻共生。

企业经营短期行为

放弃品牌建设、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核心竞争力打造等以获得眼前利益。

存小术,度大道

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成长、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技巧,是为小术;二是立身社会、凝聚人才的信仰及人格魅力,是为大道。存小术而废大道,企业终究只是获小利而失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