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三样”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中国。放下外资企业不论,中国企业亦积极将人力资源管理付诸实际,同时对传统人事管理实施改造和晋级。在近 20年时间里,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岗位、绩效、薪酬,有人称之为“3P”,我们称之为“老三样”。“老三样”的使命,关于国企,是落实 “三项制度”(休息/人事/分配)革新,完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而关于民企,则是树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其中最为中心的,是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以薪酬为主体的鼓舞机制。

    随着“老三样”的深化和细化,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持不下。面对社会经济开展的新趋向,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何去何从?其重点内容将有何变化?依据目前的观察与剖析,在未来5-10年轻,组织再造、指导力开发、长效鼓舞,能够会成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三样”。

    “新三样”的基本假定是,中国企业将逐渐转向“市场全球化、运营国际化、管理人本化”。面向市场全球化,中国企业既要立足和做实外乡市场,还要研讨和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面向运营国际化,中国企业既要积聚和总结国际运营的阅历,也要预见和应对国际化运营的应战;面向管理人本化,中国企业既要树立和提升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要探求和实际“人为本”的组织开展机制。为此,中国企业须对人力资源管理停止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转型。关于组织再造、指导力开发和长效鼓舞的注重,将逾越关于岗位、绩效、薪酬的关注。

    组织再造,不同于通常的组织结构、部门和岗位设置,而是企业在兼并、重组、改制、上市、国际化等机遇,所实施的有效的、系统的组织革新。组织再造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廓清事业理念、重塑组织架构、改造管理机制、调整主干队伍等。中国银行、中国树立银行等国际商业银行,在重组上市前均有组织再造的举措。民营企业开展到一定规模,从团体化掌控提升到组织化运营时,也经常伴


随组织再造之举。“华为基本法”及配套机制的推出,实质上是一次组织再造。TCL国际化的经验之一即在于在业务并购的同时,没有做相应的组织再造;或许说,在未实施组织再造的前提下,贸然停止跨国界跨文明的资产并购。不难推断,联想集团目前正接受着组织再造的阵痛,可贵的昵岐想有更强势的文明和更优秀的团队。组织再造的基本目的,在于经过组织革新来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详细到一个企业的特定情境,组织再造的方案自然是特性化的。

    指导力开发,这最容易被中国企业所接受,由于中国各类组织历来看重“管理者”的选用,例如始自隋唐的科举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理体系。但是,指导力开发不同等于管理者的选拔和培育。指导力是这样一种素质:能积极应对环境的变化,明晰认知自己的目的,自动影响周边(上下左右)的人员,努力整合内外部的资源,有效管理团体的时间,最终完成甚至超出组织设定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导力是一切企业一切岗位都需求的素质,并不只限于管理者。特别需求指出,知识化的组织或组织的知识化,都对指导力开发提出了剧烈的要求。当然,从操作角度看,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的指导力开发,还是应该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由于,今后管理者的中心义务之一,就是开发下属员工的指导力。指导力如何定义?如何测量?如何开发?国外的方法和工具是不是适宜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的特殊性何在?这都需求实际和探索。

    长效鼓舞,有两层含义:一是鼓舞的周期相对更持久,最少3-5年;二是鼓舞的效果相对更耐久,能激起起人的事业心。总体来说,薪酬是对“事”的鼓舞,岗位是做“事”模范围,绩效是“事”做的好坏。此“事”是短效之“事”,可以短期权衡,也需求短期给予报答。短效鼓舞的优点,是及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成功愿望,缺陷则是过度激起人的功利心,使人失掉久远目光和事业追求。长效鼓舞,不是要淹没短效鼓舞,而是扩大或重构鼓舞结构,使短效鼓舞和长效鼓舞相互平衡、相得益彰。长效鼓舞,不只包括经济性鼓舞,还包括非经济性鼓舞,如荣誉奖章、职务提升;经济性鼓舞,不但包括股权期权鼓舞,也包括特别福利鼓舞,如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自助式福利。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已出台系列国企股权鼓舞方法,将推进国企加快实施长效鼓舞。抢先的民企也在寻觅长效鼓舞的举措,特别是关于关键岗位人员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