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会学习的教学新模式》中,教师是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组,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则是通过“edu即时反馈系统”监测学习过程,及时作出适当的指导。

    教师在设计问题组时,制定了几个备选答案,其目的是为学习进行定向,而且电脑系统亦很容易自动判断学生之正误。

    但有两种情况教师不一定设定备选答案:

    一是有些问题很难设计多个互相干扰的备选答案。这些题目多数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二是有些时候教师不希望用备选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希望学生能有发散性的思考。

    以上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下面介绍一种互动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新方法:

一、课前准备:

    教师仍是要设计几组目标层次不同的题组。与模式I不同的是,这些题目可以是主观性题目。

    设计题目的目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1.    在实施这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放下包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难点问题要精讲,以启发为主。

2.    教师导入课题后,亮出预先准备好的题组,并要求学生每完成一题就用“edu系统”发送一个“A”答案,并且把具体答案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每题写一张纸)。

3.    教师用edu的电脑系统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开始有人发送答案上来时,教师即去取其答卷,收集1~2个典型答案后,加上自己预先设想的答案,组合成备选答案,在黑板或投影上公布,让其他同学对照自己得出的结果,选择“正确答案”或提出创新的答案(新答案可用“ABCD”全选表示)

4.    教师继续通过edu系统监控学习,发现有创新答案及时提取并加到备选答案中。

5.    教师通过edu的答题进度显示和各题的答案统计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在哪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知识点有困难。

6.    当教师发现学生们在某一个目标层面停滞不前或偏差较大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启发、点拨。这样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7.    当教师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出现偏差时,可采取个别辅导蝗办法,因材施教。这样既不中止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使个别学生得到指导。

8.    下课前留10分钟时间进行形成性练习(用edu系统回应),以检测学习效果和强化学习成果。

三、新模式带来的效益:

1.    本模式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

2.    由于预设的问题组设有备选答案,学生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教师不用预先设计备选答案,减少出题的困难。而且答案由学生自己去制定,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4.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最先完成答案的学生,有机会获选为备选答案,这样可以刺激学生更主动地去思考。

5.    由于鼓励学生有创新答案加入到备选答案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能力。并通过交互式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探求最佳的解题方案。

6.    本模式有极强的反馈作用。学生自己制定答案,马上反馈给全体学生去评价,教师也即时知道学生的思维倾向。教与学完全是在一种合作互动的状态下进行。

7.    如果教师能学会运用edu系统提供的分析报表,就很容易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各知识点的学习状况。对因材施教极有帮助。

8.    本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电脑辅助教学,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edu系统”参与学习,教师亦能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并不需要在电脑网络环境下实施.。由于“edu系统”是一种廉价的无线即时反馈系统,可以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任何教室展开,而且操作极其简单,教师不会有任何的操作障碍。

    最大的效益当然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这将会使学生们受益终身。教师也从繁重的演讲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导者和帮助者,而且可以从“edu系统”中得到许多量化的信息,使教学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