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市场细分存在三大误区

中国白酒市场细分存在三大误区
 目前,市面上白酒新品不断增多,婚庆酒、生日酒、友情酒、政务专用酒、军人专用酒……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表面上看,国内的白酒消费市场是越分越细,但实际真正能吃到螃蟹者并没几人。不少新白酒品牌只是昙花一现。无度的市场细分成了白酒营销的者的一相情愿,市场并不买账。

市场细分过度导致消费根基空虚

  你推出了企业家专供酒,是不是企业家都在买你的酒,恐怕有的企业家会说他只喜欢喝二锅头。如何防止市场细分过度而导致消费根基空虚已成为国内白酒市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日益转变,老百姓不仅在宴请、馈赠等方面少不了白酒,而更重要的是在品牌意识方面也越来越强烈,对白酒的品质、包装与知名度更为讲究。这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白酒消费者是越来越理性、不断趋于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白酒消费市场就已经到了需要高度细分的地步。

  就目前而言,特别是在中高消费市场,消费者对白酒的品牌效应特别看中,不过还不至于结婚的一定就要喝“婚庆”方面的白酒,军人也不一定非要喝专供酒。即便为自己的产品取了个××酒名,但如果品牌缺乏品质和知名度,消费者也并不买账。也就是说:我国的白酒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独特分类的市场大气候。多数厂家所谓的自己细分出的市场往往也是别人的市场,消费群体的共性化决定了市场细分没有对等的消费根基。

卖弄品牌概念市场缺乏有效培育

  不少白酒企业在通过市场细分进入白酒市场时,多半只是给产品换了个名,改进了一下包装。但细分之后的事情却做得很少。开发“婚庆酒”、“友情酒”本身没错,但市场定位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努力培育市场,如果要让更多结婚的人喝婚庆酒,就得针对这部分消费群体踏踏实实地做好营销工作。消费观念的引导,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等,否则,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卖什么容易解决,卖给谁也容易找到,可消费者凭什么买


你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白酒企业最重要的是解决这一环节的问题。但是多数品牌,特别是缺乏品牌价值的一些品牌,离开了促销攻势产品就基本上走不动。这种结果是由于很多市场营销人士只是在玩弄品牌概念,没有脚踏实地地在品质保障、品牌推广、消费市场培育等方面下工夫,缺乏强有力的品牌价值基础。

只停留在文化细分表面缺乏更深层次的市场细分

  现在白酒企业的市场细分只是在品牌文化方面做文章,对市场缺乏更系统、更深入的细分。其实白酒的市场细分是需要多样化的,在品牌文化方面细分,有利于为品牌价值的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对消费市场的细分,有利于开发潜在的消费市场。而从国内目前的白酒市场发展状况来看,需要做的是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细分。消费者喜欢喝什么香型的酒,喜欢喝哪种度数的酒,购买新品时最在意哪些因素与环节等,只有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和细分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为品牌创造出差异特色与独特个性。

  另外,白酒业的营销模式也需要进行细分,现在国内白酒市场不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营销“同式化”现象也严重,缺乏自主创新,靠贴个牌子、换个包装、取个新名这些老式套路就进行广告轰炸、终端火拼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不少人眼中,白酒喝的就是个文化,图的就是个情感。表面上看,似乎真是那么回事。但其实白酒消费者还有文化之外的新需求。从一定角度讲,消费者的品牌认识是比较理性的,但在消费行为方面还是存在感性的一面。在实际的销售环节中,或许就是厂家促销人员的那么一句话就能改变顾客的初衷,试购另外的产品。所以,如何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在产品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推陈出新才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很多品牌通过文化细分之后建立起来的品牌文化也是缺乏内涵和真实感,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提升品牌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建设品牌文化,可最终却没有真正打造出文化品牌。

  一些企业对产品的命名不是“称王呼霸”,就是“卖老显贵”,要么沾点名人胜地的“光”。大部分品牌的文化表现都局限于传统的狭窄方式,如吉祥、富贵、喜庆等千篇一律。而更多者是捏造历史,虚构传说,让一个个并不存在的“经典故事”去彰显品牌的文化精髓。事实上你是不是百年品牌,你是不是15年的陈酿酒,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