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到底向中国开放了什么

  周伟焜创新论再次升华

    4月12日上午.IBM软件技术开放日在其中国软件研究中心(中关村科技园)隆重举行.这是IBM中国地区第一个软件技术开放日。

    2 月24日.在IBM2006论坛上大中华区总裁周伟焜抛出创新论;在4月6号.IBM和清华大学以及11所高校举办了SOA的比赛.共同宣布IBM怎么把 SOA的技术通过高校使得通过趣味性比赛方式把这个普及到高校领域.也再一次证明产官学合作的重要性。因此.IBM的开放日更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IBM到底向中国开放了什么?

 

    周伟焜创新论的延续

    “我觉得可能在几年以前你们是没有机会.包括我们也没有机会进入一个跨国公司的实验室。我相信几年以前我的工作卡还是刷不开这道门的.因为每一个公司都认为开发实验室是最高机密.我们不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秘密武器。今天有这个开放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但是今天的开放日不是把我们的房间打开请大家看一看.也不仅仅只是说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我们的开发中心做了什么。一会大家会看到很多的演示和技术交流。”

    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市场部总监左洪先生在开场白里就表明了IBM开放的姿态。

    IBM 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软件总经理宋家瑜说:“IBM生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投资.长期承诺的跨国公司.也非常关心怎么样能扮演好一个产、官、研三者合作的重要分子.来参与政府领导的战略规划的成功性。”宋家瑜表示.创新就是今天整个中国市场软件行业成功的命脉。创新到底是什么?创新必须从政府、客户、合作伙伴跟 IBM公司一起来.怎么选择出一个协作创新的一条路。

    在过去几年里整个IBM软件集团.身为中国区最大的软件公司.IBM软件开发中心升为全中国区最大的跨国软件研发中心.一直在深深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此时此刻它的重要性就是怎么代表IBM公司.怎么用完整的技术.最开放的态度.与中国所有致力于软件行业未来创新的客户、伙伴、政


府的领导们一起合作。

    开放源代码不怕竞争对手

    “IBM以软件为核心.辅之以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和专业的全球服务”的根本策略更名为IBM中国开发中心。

    据悉.本次活动定名为“开放日”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那就是.IBMCDL将“开放”诸多资源给业界.这之中有运作了几年后首次向外界公布的计划.也有今年推出的新计划。其中最受关注的几项是:自由社区计划.SOA英才孵化计划.实验室服务。

     此外.还有针对开放源代码软件支持的“开放源代码软件核心计划”、针对社区支持的“技术社区建设”计划、新解决方案实验室计划等等。这些计划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将CDL“支持开放标准、开放开发资源、支持开源社区”这些开放策略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从而使与会者切实感受到了CDL“开放”的决心。

     据介绍.从2003年底.WorkplaceManagementClient这个产品就是在中国开发中心研发的.而且都是用一个开放的平台Linux. 用开放标准、开源软件、Eclips、开放数据库等.都是从这些开源的环境开始应用的。强调的是它不仅可以应用Linux方面.也可以用Windows方面.同时Unix也可以用.也可以放在苹果的操作系统上。因为我们是用JAVA开发的.所以很多系统都可以应用。这样就可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在未来几年有相当大的影响。
    当有媒体问道.IBM软件源代码都是开放的.难道你们不担心被竞争对手拿去利用吗?

    “我们的开放源代码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其他群体.都是开放的.我们的目的是一起协作。不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其他群体.开放是非常好的概念.使我们的环境可以跳跃性的前进.因为大家可以一起来创新.一起创造更好的环境。”郑妙勤笑着回答说。

    不拘一格揽人才

    开放日期间有记者质疑.现在Google、微软这些公司到中国来招揽人才.它们开出很高的价钱.而IBM在1935年提出同工同酬的概念.那IBM开出的薪水是


不是会比微软和Google低一些?

    IBM 副总裁院士及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郑妙勤很肯定地回答说:“不会的。而且我们对员工的条件非常优厚.我们给员工提供非常多的的培训机会。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实验室.所以全球的人才都可以吸纳进来。我们投入很大的资金在研发领域.没有一家公司有IBM这样的投入。所以在投入方面和发展方面.IBM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留住大量的员工。”

    郑妙勤向记者透露.她在IBM做了28年了.觉得每天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兴奋.因为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

    IBM 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宋家瑜告诉记者.在2006年.IBM要采用金字塔的方式.在未来三年由IBM配合中国的市场培养出来100位高级的SOA架构师.由这100位架构师为种子.再往下面培养出1千位所谓SOA的架构师.再往下面培养1万位SOA产品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