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惠普 殊途能否同归

   惠普宣布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科技公司”.IBM却称自己将“不再是一家计算机公司或服务公司”.甚至不再是“IT公司”……

    “随需应变”与“动成长企业”

     在2005年中国市场持续增长之后.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最近宣布.“协作创新”将是2006年IBM中国的惟一策略。2月28 日.IBM宣布.将与AOL、雅虎、Google合作.实现即时通讯、共享信息.并计划和GoogleTalk用户相连接。这意味着近2000万的IBM 企业用户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在企业内部和他们的生意伙伴之间实现信息互通。


    而刚刚经历了调整之后的惠普正兴致勃勃地准备与IBM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2006 年3月16日.中国惠普“动成长企业体验中心”向金融、制造、政府、电信等行业的客户展示了关于企业“适应能力”的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告诉记者.“2006年将是动成长企业战略的交付年.惠普正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科技公司.新的战略方向将是管理软件和服务.但与IBM 的理念截然不同。”

    IBM向左惠普向右

    双方各自的财报显示.IBM2005财年营收为911亿美元;而惠普2005财年的营业额为867亿美元.两者相差不多。

     “IBM希望自己是一家帮助客户成功的企业。用户需要计算机的时候.他们就提供计算机.用户需要互联网的时候.他们就提供互联网技术.如果有一天用户需要生物科技.IBM也会提供这种服务。”计世咨询总经理曲晓东表示.“对于IBM来说.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不是。”

     早在2002年.IBM就用“随需应变”勾画出这样一幅蓝图:“当企业能够整合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它就能对客户需求、市场机遇以及外来威胁作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在回答2010年IBM在中国将成为一家怎样的企业时.周伟焜说:“我希望有一天.当人们问那些成为全球成功企业典范的中国公


司.谁帮助他们最多的时候.他们回答.是IBM。”

    “开放式”挑战“纯蓝”

    但与IBM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产品一应俱全的架构不同.作为开放标准的受益者之一.惠普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与合作伙伴一起共享资源的开放式环境.把资源投入开放式系统的建立中。2002年7月. 惠普关闭了亏损的中间件软件事业部门Bluestone.直接与中间件厂商BEA和数据库厂商甲骨文合作.也获得了思科、SAP等厂商的支持.将包括打印机在内的众多硬件产品与合作伙伴的产品捆绑提供给客户。

    孙振耀表示.惠普的发展道路使他坚信:“坚持开放模式和工业标准.将继续给惠普带来发展.而目前正是惠普发展的最好时机。”惠普集团新任CEO马克·赫德(MarkHurd)已经带领惠普从卡莉(惠普前任CEO)离职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截止到2006年1月31日第一季度.惠普公司全球业务收入达227亿美元.增长6%。其中企业存储和服务器部门运营利润较去年增长四倍多。

     过去的一年中.惠普共收购了七家软件企业.资料显示.惠普还将继续收购包括安全、储存和基础软件公司。利用这些管理软件.惠普正准备将全球87个数据中心整合成3个。虽然惠普的软件产品没有IBM那样强势.但对于软件业务的重视.或许将是促进惠普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对于中国市场.孙振耀似乎很有信心.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几乎都是成长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计算性能固然重要.但信息系统与业务同步发展的适应力更加重要。HP的动成长企业战略和适应性IT基础设施更能雪中送炭。“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等产品.加上战略合作厂商的方案组合.恰好满足了成长中企业的分阶段采购和业务不断升级的需要。”而相比之下.IBM的客户更多的是居于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他们拥有庞大的系统.结构复杂.数据量大.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容不得他们三心二意。对于这样的企业.IBM的优


势才更能充分发挥虽然IBM并不这么认为。

    IBM和惠普都相信但自己的战略将更适合中国企业用户的需求.也都试图摆脱产品和技术本身的束缚.为用户提供更具适应能力的解决方案。但时至今日.无论哪一个行业.用户搭建IT系统都是为了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客户究竟采用IBM还是惠普的产品.或许并不重要。正如孙振耀所说:“市场不会百分之百是惠普的.也不会百分之百是IBM的。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了解自身需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