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

2009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沟通各种教育影响的纽带与桥梁,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局势落实者;一支业务精湛

    2009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沟通各种教育影响的纽带与桥梁,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局势落实者;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班主任队伍是完成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近时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情况正在较以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德育工作的新情况不断出现。因此,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探究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广大班主任的必修课题。当前,小学部的班主任情况特点是年龄趋于老龄化,性别趋于女性化。班主任工作水平经验,能力与艺术参差不齐,个别班主任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尤其缺少创新能力,在班级建设、学生思想工作上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尚有一些距离。为提高小学部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特拟订本计划草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以师德建设为主线,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和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为重点,本着“突出骨干,面向全员”的原则,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案例学习与实践,切实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质量。
    二、培训目标
    1、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素质和班级管理水平。在2009年年底前,全体班主任完成20学时的校本培训任务。并在今后的每学期中,都要对班主任(含副班主任)进行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2、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班主任上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规范管理等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从2009年下半年起,凡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必须接受不少于20学时的专题培训。
    三、培训对象
    小学部全体教师
    四、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实效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3、创新性原则。
    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灵活性原则。
    采用集中校本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五、培训内容
    根据省教育厅、教育学院、教育局等有关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解读《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和谐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系列读本。
    2、解读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相关书籍。
    3、班主任工作案例学习交流。
    六、培训模式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扎实地开展我部校本培训,并完成相应培训任务。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主研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实践研讨与校际交流”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1、局级培训。
    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上级班主任培训,并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
    2、校本培训。
    (1)、建立班主任学习制度。通过班主任会议、教师例会、班主任论坛等一系列例会制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2)、建立班主任反思制度。每位老师每月进行德育工作阶段性自检报告,内容可以是教育反思,也可以是叙事或案例,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失败之举,或者直面困惑,为自己留下成长的轨迹。
    (3)、为促进新班主任的成长,进一步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完善以老带新制度。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优秀班主任来我校作报告、作讲座等,同时积极向经验丰富、班主任工作做的优秀的兄弟单位学习。
    七、培训组织
    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