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及现实思考

金融危机的国际阅历及理想思索
 内容提要:90年代以来,频繁迸发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回忆和归结了各国迸发金融危机的缘由,并总结其阅历和经验,然后结合我国金融体系中能够诱发危机发生的要素,对我国预防和抵御金融危机停止了有益的讨论,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阅历与经验 理想思索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渐开放金融业,我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联系的一局部。但是20世纪以来频繁发作的金融危机却明白无误地昭示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尤其是关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虽然我国迄今还不曾在发作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多么健全,而更多地可归结为我国先前所处的封锁形状。理想上,国外近年来关于中国迸发金融危机的论调简直就不曾中止过。比如尼古拉斯o拉迪就以为,中国的金融危机早已成熟,独一缺乏的是引发危机片面迸发的导火索(吴传俯,2003)。更有《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宣布文章以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走向消灭"。虽然这些观念各有其动身点,但是中国经济体系外部存在着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要素却是不争的理想。因此,在金融开放已成为趋向的以后,从其他国度发作的金融危机中吸取阅历,防范金融危机并且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才干就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实际综述

  关于金融危机,比拟威望的定义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给出的 ,是全部或大局部金融目的--短期利率、资产(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钱、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开张数--的急剧、持久和超周期的好转。其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钱下降而少量抛出不动产或临时金融资产,换成货币。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出现出某种混合方式的危机。

  (一)马克思的金融危机实际

  马克思关于金融


危机的实际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实际、萨伊的"市场平衡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的。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分别的能够性,结果招致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进程出现不确定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腕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发生债务支付危机的能够性;因此,招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能够性的关键在于商品和货币各自不同的独立运动价值特性。而只需商品、货币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防止,并且会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旦休息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理想消费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理想危机尖利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防止的。" 可见,马克思是将货币金融危机分为两种类型:随同经济危机发作的货币金融危机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随同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以市场竞争、资本积聚以及信誉开展等要素为理想条件,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则是金融系统外部紊乱的结果。同时马克思特别强调了银行信誉在紧张和加剧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马克思以为金融危机是以消费过剩和金融过剩为条件,表现为企业和银行的活动性危机、债务支付危机,但是其实质上是货币危机。

  (二)西方的金融危机实际

  早期比拟有影响的金融危机实际是由Fisher(1933)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实际。Fisher以为,在经济扩张进程中,投资的添加主要是经过银行信贷来完成。这会惹起货币添加,从而物价下跌;而物价下跌又有利于债务人,因此信贷会进一步扩展,直到"过度负债"形状,即活动资产缺乏以清偿到期的债务,结果惹起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进程,而这个进程则往往是以普遍的破产而完毕。在Fisher的实际基础上,Minsky(1963)提出"金融不动摇 "实际,Tobin(1980)提出"银行体系关键"实际,Kindleberger(1978)提出"过度买卖"实际, M.H.Wolfson (1996


)年提出"资产价钱下降"实际,各自大不同方面开展了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实际。

  70年代以后的金融危机迸发得越来越频繁,而且经常以独立于实践经济危机的方式而发生。在此基础上,金融危机实际也逐渐趋于成熟化。从70年代到90 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金融危机模型是由P.Krugman(1979)提出的,并由R.Flood和P.Garber加以完善和开展,以为微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是招致金融危机的缘由;第二阶段金融危机模型是由以M.Obstfeld(1994、1996)为代表,主要引入预期要素,对政府与公家之间进举静态博弈剖析,强调金融危机由于预期要素存在的自促进性质以及经济基础变量关于发作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实际开展至第三阶段。许多学者跳出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微观经济剖析范围,末尾从金融中介、不对称信息方面剖析金融危机。其中有代表性的如 Krugman(1998)提出的品德风险模型,强调金融中介的品德风险在招致过度风险投资既而构成资产泡沫化中所起的中心作用;活动性危机模型(J.Sachs,1998),侧重于从金融体系自身的不动摇性来解释金融危机构成的机理;"孪生危机"( Kaminsky & Reinhart, 1998 ) ,从实证方面研讨银行业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固有的联络。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阅历与经验

  从历史上看,早期比拟典型的金融危机有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回忆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作的严重金融危机,并试图从中找出招致金融危机发作的共同要素,以为我国预防金融危机提供自创。

  (一)90年代一共发作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依据时间顺序如下:

  1.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90 年代初,两德兼并。为了开展东部地域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8.75%。结果马克汇率末尾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乱。金融风云接连迸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自愿参与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危机出如今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从外表上看,是由于德国独自提高贴现率所惹起,但是其深层次缘由是欧盟各成员外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基本上违犯了结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微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外部各成员国经济开展的差异严密相连。

  2.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动摇幅度将被扩展到15%,由于经济中的临时积聚矛盾,此举触发市场决计危机,结果人们纷繁兜售比索,1995年终,比索升值3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比索大幅升值又惹起输入的通货收缩,这样,为了动摇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际需求增加,企业少量开张,失业剧增。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末尾缓解。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缘由有三: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经常项目继续逆差,结果储藏资产缺乏,清偿才干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顺应经济开展的需求。

  3.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外货币急剧升值在亚洲地域构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金融危机所涉及模范围之广、继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稀有,不只形成了西北亚国度的汇市、股市动乱,大批金融机构开张,失业添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域,对全球经济都形成了严重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触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度,各国迸发危机的缘由也有所区别。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发作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度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发生的要素,如微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软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


市场发育不协调等效果(李建军、田光宁,1998)。

  4.1998-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

  受西北亚金融危机的涉及,俄罗斯金融市场在1997年春季大幅下挫之后不时处于不动摇形状,到1998年5月,终于迸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震荡,股市堕入危机,卢布遭受严重的升值压力。俄罗斯金融危机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综合反映 ,被称为"俄罗斯综合症"。从外部要素上看,一方面是由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世界石油价钱下跌招致其国际收支好转,财政税收增加。但究其基本,国外交局动乱,经济临时不景气,金融体系不健全,外债结构不合理则是深层次的缘由。

  5.1999-2000年的巴西金融危机

  1999年 1月 7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宣布该州因财源干枯,90天内有力归还欠联邦政府的 154亿美元的债务。这招致当日巴西股市重挫 6%左右,巴西政府债券价钱也暴跌 4 4%,雷亚尔继续走弱,央行行长在三周内两度易人。雷亚尔对美元的汇价接连下挫,股市接连下跌。"桑巴旋风"迅即向亚洲、欧洲及北美吹开,直接冲击了拉美国度,欧洲、亚洲等国度的资本市场。巴西金融危机的外部缘由主要是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招致国际贸易环境好转,而其外部缘由则是公共债务和公共赤字日益扩展,国际贸易临时逆差,微观经济政策出现失误等多种要素作用的结果。

  从这几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其实就似乎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各国头上,只不过是在不同时分下降在不同国度头上而已〖以说,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水平的金融危机简直年年都有。理想上,2001年再度迸发阿根廷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的频繁性。

  20 世纪以来典型的金融危机有以下几个特点:(1).传染性;(2).突然性;(3).破坏性;(4).频繁性。总的来看,金融危机的迸发是一个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开展的趋向来看,金融体系外部越来越成


为金融危机迸发的直接缘由。但是微观经济结构失调,僵硬的汇率制度,软弱的金融体系,不合理的外债结构往往成为酝酿金融危机的土壤,也是招致这几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缘由。

  (二)金融危机的阅历与经验

  金融危机迸发频率的添加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阅历和经验。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实施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关于一国经济而言,大致可以选择由市场决议的浮动汇率和由央行干预的固定汇率。比拟而言,固定汇率在微观经济效率方面具有比拟优势,但是央行明白承诺维持汇率动摇的义务却使得央行必需牺牲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而浮动汇率则可使货币政策可以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响,从而引致较优的微观经济绩效。然矮壮施固定汇率制却并非意味着相对地固定名义汇率,而应当静态调整以反映经济开展的趋向。理想证明,汇率变化的压力假设不能以自动的方式加以化解,则肯定就以危机的方式释放。以墨西哥与泰国为例,僵硬的汇率制度越来越不能反映真实汇率变化的趋向,从而固定汇率的压力越来越大,结果在投机者的冲击下,外汇储藏就会下降并引发市场决计危机。

  2.关于国际救援宁可不可抱有希冀

  外部存款援助往往被以为是最有效的反危机措施之一。来自IMF等外部存款救援有利于动摇币值,恢复危机发作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其组织结构决议了其职能的发扬需求以极少数国度的利益为前提。 IMF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这其实又是两次危机缓解时间庞大差异的重要缘由之一。此外,IMF的存款条件往往比拟苛刻,甚至会以牺牲局部国度利益为代价,并且附带着漫长的讨价讨价时间,这对处于危机中的国度是极为不利的。而这其实也就是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宁愿过贫穷日子也不向IMF求援的缘由。因此,关于在金融危机以后的国际救援不应给予太多指望。

  3.适当的外债规模和结构

  双缺口模型证明了开展中国度即使在较高储蓄率时也肯定要借助于外资和外债。


理想上,外资流入为开展中国度的经济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债的规模与结构应当控制在合理模范围内,尤其是关于巨额短期资金进出应当过度从严,以增加金融市场的动乱。在上述的几次金融危机中,短期资金简直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借入的外债运用于投资用途,而不运用于归还旧债,更不应当为特权阶级所挥霍。

  4.微观经济失衡往往是迸发金融危机的重要缘由。

  总结这几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失衡往往是金融危机迸发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迸发在"东亚奇观"正为世人所注目之际,因此,其中缘由更值得深思。理想上,在高增长光环的掩盖下,以高投入和出口带动的亚洲经济中早已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效果。经济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加剧了经济失衡,成为金融危机迸发的基本条件。

  三、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理想思索

  中国迄今为止没有迸发过金融危机,主要可归功于动摇的微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慎重的金融自在化以及资本帐户下的不可自在兑换。但是,虽然没有遭遭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却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的金融系统有多么平安。理想上,我国在渐进革新中累积的深层次矛盾曾经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潜在要素。这大致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革新效果;2.证券市场违规操作,过度投机现象;3.国有商业银行革新效果。

  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IMF曾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作了归结,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鼓舞各国政府实行安康的微观经济政策;2.由国际结算银行出面制定一系列的规范,鼓舞新兴市场遵守这些规范;3.在 IMF树立自动失效的援助机制,当契合规范的国度在遇到金融危机时,自动给予援助;4.IMF积极鼓舞新兴市场运用价钱手腕来限制那些不适当的、过多的短期资本流入;5.留意力从限制短期存款的发放转移到确实让放贷者承当更大的风险。而关于我们国度而言,除了IMF所归结的这五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处置我


国经济中诱发金融危机发生的要素。从预防金融危机动身,构建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并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才干。

  1. 增强慎重的监管体系。慎重监管体系的软弱性是许多国度迸发金融危机的重要缘由。缺乏有效的监管,一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会失掉平安屏障。而假设没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慎重监管体系,则由于明白或潜在的存款保险的存在以及不对称信息的缘由,银行体系里将存在少量的品德风险。这样,在发作危机时存款保险或政府会提供担保的预期会诱使金融机构过度承当风险,结果招致金融危机发作的更高概率(Le Fort,1989)。依据我国目前实施监管的现状,应当重点从制度上完善监管体系,根绝监管的破绽,促使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工协作高效运转;培育金融监管体系运转的微观金融基础;将金融系统外部控制与外部监管有效结合起来;改良和完善监管手腕;监管监管者,平衡和制约监管者的权利和义务。

  2. 完善和动摇金融体系。传统的经济实际以为市场导向型的金融系统优于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但是更新的研讨标明两种金融系统各具优势和优势。对一国而言,选择那一种形式更多地应当从其社会、历史和文明背景方面予以思索。但是大少数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是一个"好的"金融系统应当具有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会计规范,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规范的公司管理。实际证明,健全的金融体系将对抵御金融危机起着极端关键的作用。

  3.革新低效的国有银行体系。目前,国有银行体系的低效运作已成为影响金融体系动摇的重要要素,而沉淀多年的历史坏帐和低效率的银行管理结构则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软弱性。高盛公司在其2002年12月的研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忧的倒不是相似西北亚金融危机中西北亚国度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开张风潮,最应当担忧的倒是像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由于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革新,不只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


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扬。此外,我国应当引入民营银行,构成过度竞争的银行体系。各国的实际证明,市场化才是提高银行体系运作效率的基本途径。

  4.慎重推行金融自在化。70年代以后,许多国度在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在化实际指点下掀起了金融自在化的浪潮。但是不同国度金融自在化的绩效却相差甚远。许多国度由于金融自在化不当招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关于我国而言,金融自在化已成为理想的选择,重要的是要为金融自在化发明有利的初始条件,慎重地推进金融自在化进程。

  5.树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金融危机往往是金融风险积聚的结果,因此事前监控和控制金融风险,将金融危机化解于已然就极为重要。关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要素,尤其是招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潜在要素,如通货收缩、汇率、银行体系风险、债务风险都应当归入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