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法人治理中的假人故事

 很多时候,公司治理中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颇像《权子》一书中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中的“假人”。

  一位渔夫守护的一片渔塘中鱼儿很多,可是空中盘旋的鱼鹰常常下来偷食。渔夫便想了个办法,在鱼塘中扎了一个草人,给它戴着草帽,拿着竹杆,作驱赶状。开始,这个花架子还真的起了作用,鱼鹰看见后竟不敢靠近鱼塘。但过了几日,鱼鹰在空中盘旋时发现,草人对它们并不构成威肋,便试探着俯冲偷袭如故。时间久了,鱼鹰饱歺一顿过后,竟要落在草人的草帽上歇歇脚,戏耍一番。渔夫气坏了,悄悄撤掉草人,自已依样站在草人原来所立位置,决心亲手抓住鱼鹰。鱼鹰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偷食过后依旧落在草帽上歇息。渔夫不慌不忙,一抬手就抓住了鱼鹰的要害。

  民营企业的老板大概不会摆花架子和自己开玩笑,但是在国有企业,尤其在改制过程中却屡见不鲜。如果说在企业体制改革中管理精英们自卖自买,“偷食”了国有资产,那其实就是对“草人”的戏弄的结果。这些管理精英们的偷食,比鱼鹰还要大胆和放心。因为他们既是鱼鹰又是渔夫,知道那个草人耐何他不得。而且那个草人也是他们扎的,放在那里正可以证明他们不是“偷食”,甚至可以为他们做瞭望哨。渔夫是鱼塘的所有者或者“承包者”,寓言中沒说;但是现存的公司治理只是一个假人,大概是治理环境中路人皆知的。

  一个不能迴避的事实是,现行公司治理的“草人”确实得由企业领袖们来扎,还得寄希望于他们来扎。

  当然,企业经理人对企业管理的真经总有自已的解读,做企业总是怎么赚钱怎么搞,建立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又不能保证赚更多的钱。严格说来,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科学关注的核心问题确属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出最大化,去赚更多的钱;而公司治理的目的则是确保企业财富的创造与利益的分配合乎各种利益主体的合法要求,最终目的是谋求一种良好的制度安排。如果有人坚持说,这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对此我们也需要给予更正和


补充:那就要看誰能赚到更多的钱,要看赚到的钱进了谁的腰包。其实,企业赚到了更多的钱,不一定保证相关利益主体都能得到实惠;反过来说,企业不赚钱,企业内也可能有人能“赚”更多的钱,穷庙富方丈是矣。公司治理正需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治理结构的目的,我们就会陷入一个逻辑陷阱,既然最终不能保证赚更多的钱,公司治理也就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作为一个花架子摆在那里。这岂不是连“草人”的命运都不如吗?其实,在鱼塘里扎几个草人的用意原本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企望能仅仅因此产出更多的鱼,而是为了让鱼塘产出来的鱼不让鱼鹰偷食了去。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在公司治理中抓偷食的鱼鹰呢?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像渔夫那样动真格的。不过,公司治理的草人不能由着经理人来扎。无庸讳言,法人治理结构犹如套在“企业领袖”头上的一个“紧箍咒”,本身就是为了对付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支持弱势主体对经营权进行必要的制衡或限制;同时促进经营者的优化组合。滥竽充数者必须让贤,鸡呜狗盗之术必须收敛。念好这样的“紧箍咒”,对那些大胆妄为的企业领袖们来说岂不痛哉!这就应当由相关利益主体将草人扎好后,再聘用渔夫来管理。并且也需要将假人变为真人,不能只是提供一个框架完事。这个真人就是最关心因渔夫或鱼鹰偷食而侵犯自己利益的相关主体,即相关利益主体。首先要做到的是弥补所有者的缺位,其次要保证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确实能站在草人的位置上,而不能只是做傀儡。当这种超越于渔夫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起来后,也要保证它正常远行。大家一是要有决心,扎扎实实地浸泡在水里,摆开应有的阵势,下决心克服运行中的困难。二是要有耐心,认真研究鱼鹰偸食的规律,甚至需要大家忍辱负重,弥补自身的破绽。三是要精心,当鱼鹰落在头顶时,要不慌不忙,准确无误地抓住其重要部位,迅速采取措施,使其难以逃身。如果我们能发挥“渔夫”的智慧,切实解决真人缺位等问题,促进利益相关


者认真实践公司法人治理的责任,企业领袖们也就不能不慎重对待了。

  如果说企业改制的节奏可快可慢,那么公司治理的课题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应当像关注国退民进那样重新给予法人治理以足够的关注。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完成了改制任务,公司私有化了,法人治理就用不着大家多费口舌了。这是错误的。美国企业曾经出现的财务欺诈所造成的风险早已说明了这一点。既使要继续加快产权明晰的步伐,也应当而且在法人治理机制的严格监控下进行,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公正。由此可见,将法人治理由假人变为真人,才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