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探寻自主创新“捷径”

转变观念探寻自主创新“捷径”
 品牌建设:企业永远是主体

  创立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本身就是提高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推进自主创新上表现出越来越坚定的决心和越来越迫切的心情。目前来讲,作为一种观念,自主创新已经深入人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潮,造成了一种氛围,这样的一种大环境是能够迅速发挥自主品牌的示范效应的。

  但是,必须牢记的是,进行自主创新、品牌打造的主体永远是企业。在以往的政府宏观调控、政府行为中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即政府在主观动机上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做法上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坦白来说,就是很容易出现政府越俎代庖的现象。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捂热的过程。作为政府来讲,一定不能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姿态,应当对后发的中小企业有足够的耐心,自主品牌的建设需要时间,政府的活动也应该力求取得持续性的、具有生长性的成果,而不能成为政府的政绩工程。

  目前中国的品牌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2006年中国品牌价值前“500强”中,排名第一的是海尔,其品牌价值为639.89亿人民币;而2005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可口可乐,其品牌价值达到了673.94亿美元,接近海尔的10倍。同时,据了解,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大约只占万分之三,而民营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比例则更低,大约不到万分之二。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民营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成果,而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约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约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目前,不少民营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时,只有产品,没有专利,所以意识上的淡薄是造成中国自主品牌难有发展


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与中国整体上属于后发国家的大环境分不开。众所周知,后发国家具备“后发优势”,即可以在很多方面模仿发达国家,比如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获取巨额利润。但是技术模仿的代价就是企业缺乏一个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而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意识恰恰就是在这种慢慢成熟的过程中形成的。快速模仿的另一个代价就是企业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这也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建设。

  第三个原因与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长期战略有关,很多企业为眼前的利益所驱使,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成本建造品牌。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在引导、激励和在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上下功夫。

  品牌建设:民营企业大有所为

  如同前面提到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作为企业而言,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应该确立长效机制,不能为了自主品牌本身而追求自主品牌,应该看到,自主品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之后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某些发展比较成熟、国际市场分工比较明细的行业中,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在掌握核心技术方面,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我国的专利产品中,有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主体,也是我国建立自主品牌的主体;另外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最需要确立品牌意识的也是中小企业,因为它们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有政府做后盾,中小企业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和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都比较灵活,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强,在决策的执行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

  


响,就是容易决策草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中小企业必须牢记,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应该在认准目标之后一直做下去,不能遇到困难便戛然而止、半途而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品牌周期平均只有两年,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企业自己否定了自己。

  自主创新途径应寻求多元化

  如何看待“自主创新”这一概念?是不是一个项目从立项提出、到研制试验、到投产应用、到品质升级,都要自己承担才叫做“自主创新”?笔者认为,如果这才叫做“自主创新”,那就是自己束缚了自己。自主创新的概念应该有其广阔的外延,自主创新的途径应该而且能够实现多元化。

  在这里,我们把不依靠外部力量、依靠自身来创新称为“养鸡生蛋”。这当然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因为这最能体现民族的智慧,但是“养鸡生蛋”的过程比较漫长、比较痛苦,所以我们也可以“买鸡生蛋”,即我们可以合理合法地把别的研究机构或个人的发明专利买来使用。吉利集团的老总李书福曾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以前上海一所大学的汽车研究机构研发一个汽车零部件的技术,花费了很多资金,但是后期遇到了很大的技术难题,被迫放弃了。吉利集团的工程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还有很大的可行性,于是就把这项未完成的技术买过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攻关终于成功了,并最终成了这项技术的专利拥有者。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购买一个最新的专利技术可能要花费大量资金,但企业可以选择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资金获得一项新的专利。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租鸡生蛋”。过去有种说法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同样表达了这个意思。“租鸡生蛋”是指,企业可以支付一定的租借费,在约定的时间内使用某项技术。等企业掌握了这些技术,就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这样会比“白手起家”、“刻苦研究十几年”要快得多。还有一种途径是“借鸡


生蛋”,即通过走资本市场的道路掌握专利技术。广州某个生产汽车轮毂的企业拥有好几项专利,而另外一个企业有大量的资金,这两家公司就达成协议成立了新的公司,有资金的公司根据协议是公司的大股东,这样它就通过资本市场把这个技术拿到,类似的方法也是一个捷径。

  所以,自主创新的途径应当多元化,不完全是“养鸡生蛋”,还可以“买鸡生蛋”、“借鸡生蛋”、“租鸡生蛋”。只有途径多了,我们的自主创新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达到一个最高的水平。

  经济全球化中的品牌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衍生出了资本国际化、资源国际化、人力资源国际化等等,那么有没有品牌的国际化呢?在此所说的品牌国际化,并不单纯指中国的品牌打到国外市场上去,而是指中国企业可以消化、持有国外的品牌,这样一种“拿来主义”未尝不可。我们应当抛弃那种狭隘的民族品牌建设观念,在品牌建设思路上放得更宽一些。提出这种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走得更快一些。我们把国外品牌拿过来,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升级,那么它就应该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企业不能为了品牌而品牌,品牌只是产品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品牌的最终价值还是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体现在自身的影响力上。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搞研发当然极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运用多种途径达到创新的目的。另外,无论是政府的主导还是媒体的宣传也不能单单鼓励自己研发搞品牌建设,在自主创新中,途径的创新也应当作深入的研讨和提倡,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