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意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论创意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尹  宏

     在一般情况下,创意主要指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元素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当创意活动广泛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渗透,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投人要素时,就产生了创意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

     一、创意经济的内涵

     广义的创意经济指一切以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的创新型经济形态。狭义的创意经济指用创意活动丰富和完善经济行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经济社会活动。创意经济强调文化创造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标志有:创意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创意产业成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创意经济的内涵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首先,创造力、创意是创意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通过创意活动,文化、艺术元素被植入制造业,在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实现创意、创新价值与产业链的耦合,同时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创意经济的本质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是用创意产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经济。创意经济不仅降低经济活动的物质资本门槛,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还丰富社会产品的种类和内涵,满足人们更广泛、更高层次的需求。其次,创意经济是借助于知识产权的占有和交易,以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经济。知识产权是创意资源有形化的载体,是创意作品到创意产品、创意产品到创意商品的转换器。创意产业指源于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运用知识产权的作用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和广播等行业。创意产业化凸显创意经济的财富增长效应和就业效应。

     二、发展创意经济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由物质、生态、环境等自生性资源向知识、技术


、智力等再生性资源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三是城市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创意经济、总部经济、流量经济等知识经济形态转变。创意经济则是城市实现三个转变的桥梁,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创意经济。

     1.创意经济是对自然资源投入依赖较小的经济

     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资源,但创意经济能将这种物质依赖性降低到最小限度。首先,创意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个人的创造性活动,而人的创造力、智力、技能等创意资源是可再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可能。其次,创意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创作生产、网络化传播消费为基本特征,其生产和消费天然具有空间占用少、物耗能耗低、污染排放弱的特点。再次,创意经济以信息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为基础,使传统意义上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通过创意的力量形成产业融合,极大消解了时空距离和常规资源对传统产业的制约,降低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创意经济是集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经济

     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地理聚集。与其他产业不同,创意产业正偏好于对存量空间的组合利用和集约利用。组合利用指创意产业在城市废弃空间的集聚,依托旧厂房、旧仓库的集聚兴起是创意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工业化导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驱使传统制造业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逐渐转移出中心城市,选择新的厂址。制造业的移出导致城市产业空洞化,城市中心区域出现大量闲置空间。创意经济发展之初,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规模较小,对空间成本比较敏感。城市废弃的工业建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经过设计组合,具有很强的吸引同类企业人驻的能力。与旧城改造相比,创意产业与旧厂房、旧仓库组合,降低城市改造成本,空间组合配置效率高。集约利用指创意经济在城市高校周边区域以及产业开发园区的集聚。依托大学和开发区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创意经济发


展的重要模式之一。高校周边区域和开发区是技术、人才、研究成果的集中地,往往成为创意产业集聚的先导区域。创意产业的产业组织形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空间上与高校周边区域和高新技术园区融合。一是可避免园区重复建设,节约城市空间资源。二是便于共享创意资源和人才资源、产业园区的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扶持政策,节约运营成本。三是有利于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创意产业的强关联性使之与制造业、服务业构成产业共生关系。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便于创意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园区管理部门之间共同构建具有知识外溢、规模效应、互动创新的城市创新体系。如上海杨浦区的“赤峰路现代建筑设计街”就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优势自发集聚起来的产业基地,短短860米的街道集聚了500多家建筑设计企业,在2003年创造了10亿元产值的业绩,空间资源集约配置效率极高。

     3.创意经济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

     创意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创意产业带动服务发展。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城市产业逐渐分化,传统制造业移出中心城市,而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营销、管理部门逐渐分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二是创意产业有利于巩固城市的资源优势。现代城市是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聚集地,而创意产业占据价值链的高端,是科技、文化和创造力的融合,产品附加值高,这无疑将巩固城市的资源优势。三是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城市产业簇群发展。创意产业关联度高,中、下游产业链可延伸性强,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4.创意经济是推动城市功能转型的经济

     城市功能转型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创意产业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引导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有效渠道。首先,创意产业逐渐取代原有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业,通过面向市场提供研发、设计、创作等生产性服务,进一步扩大城市的经济联系,增强城市作为


区域经济中心的服务功能。其次,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城市,创意产业有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比如,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城市经济面临倒退。通过挖掘本地独特的创意资源,可营造创造性、个性化的城市环境,吸引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集聚,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生产高技术、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降低城市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文化创意的创新优势来弥补资源与资本的劣势,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促进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的对策

     1.城市创意指数是衡量和评估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态势和环境的重要指标

    通过建立城市创意指数,可科学判断发展创意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基础条件,从而评估和量化创意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弗罗里达提出了“欧洲创意指数”和“全球创意力指数”,作为衡量欧洲和世界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我国的上海市率先开展创意指数研究,2006年发布了“上海城市创意指数”。该指数显示,2005年上海市创意指数比上年增长9.1%。其中,科技研发指数增幅达25.2%,社会环境指数增幅达14.9%,人力资源指数增幅达5.2%。

     2.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引导创意产业的合理布局

     政府要有意识地将城市空间规划和创意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存量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

     3.提高城市利便性,聚集创意性人力资本

     适合创造性人才生活、工作和旅游的城市将成为创意人才集聚的优势区位。据统计,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的创意人群均占就业总人数的12%。我国创意人才在数量、层次和结构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苏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重庆等许多城市,都将创意经济作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普遍存在服务业发展缓慢、创意性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意人力资


本薄弱、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城市利便理论表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向利便性高的城市集中的趋势。利便性指城市金融、法律、保险、交通等生产性服务和餐饮、休闲、娱乐、体育等消费性服务的现代化程度。创意人才一般属于高收入阶层,关注城市的音乐、艺术等人文环境和气候、地理景观、生态等自然环境。利便性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城市将有利于创意经济的发展。

     4.完善制度安排,提高创意资源的丰厚度

     制度安排的重点:一方面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便于创意个体和机构获得知识产权,实施更加广泛的法律保护,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是建设知识扩散共享的许可制度,完善图书、档案、文史资料等静态创意资源的扩散共享渠道,提高动态创意资源开放度和分享度。

     5.发展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

     从国际经验看,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对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范围进行准确的界定,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基础。目前,上海、北京、重庆、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都相继制定了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将发展创意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长沙、武汉、长春、成都等地也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城市。不同的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有不同的取向,各地应根据所处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制定各自的产业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属性的创意行业,避免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上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