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荣辱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体现,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文化从不同侧面折射社会主流价值观。
  社会主流文化制约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有其个性,但必须以共性文化为基础才不致偏离方向。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为指导,同时,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与企业战略是相互融合的,与外部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企业文化无时不在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良好的主流文化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就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样,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对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不良的企业文化也会对社会主流文化产生破坏作用。如果社会主流价值观模糊,企业价值观就很难清晰和坚定,如果企业价值观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就会破坏社会风气,影响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仰和坚持。
  企业文化与荣辱观是在相互支撑和磨合中不断发展的,荣辱观在企业集中体现为利益观。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成熟,企业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商业贿赂和欺诈等现象还较为普遍,一方面反映了主流价值观不清、尚未形成强势,但也与企业利益观的严重错位密不可分。前不久发生的“欧典地板事件”、“亨氏奶粉事件”等,都从某些方面证明了企业错误的利益观。这种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不仅危及自身,更危及到了公民利益、社会利益甚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讲求伦理道德才是追求利润的根本,诚信经营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成功的企业是在商业生态环境中运作的,企业追求利润和讲求信誉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术”,即怎样把东西卖出去,虽无可厚非,但却是最低层次的发展思路。其次是“道”,企业的经营
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高的层次是“德”,指的就是“伦理价值观”。蒙牛董事长牛根生所言:“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企业只有从根本上修德,再按一定的经营规律办事,最后在操作层面上“造势”才能成功。企业只有注重“术”、“道”与“德”的和谐统一才是对社会负责的体现,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更长。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是基于企业的荣辱价值的判断,独特的价值观决定独特的能力观,并由此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超越竞争者并不是要跑得更快,而是要找得到那条指向正确方向的起跑线,前提就是解决“价值判断”问题。而这一“价值判断”是企业能否可持续成长,乃至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的关键。
  荣辱观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八荣八耻”所倡导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既符合企业的基本道德理念,也是企业人共同追求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使“八荣八耻”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指南。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既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既是社会的细胞又是社会的“公民”,既然社会赋予了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就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核心基石;企业文化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导,更离不开荣辱观的引路导航。尽管企业不同于社会,企业文化表述上没有社会基本价值观那样宽泛、全面,但荣辱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基石,是能否使企业行为不偏离轨道的关键。
  荣辱观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支撑 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行为的源头。“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建立,固然离不开外力的推动,但归根结蒂要通过个体落实,仰仗个体的自我内心修养,仰仗个体自省、自我矫正和肯定。同样,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也是人心的修炼、人心的净化过程,一个从共识到内化的渗透过程。理念文化包
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生存的理由和目的,就是“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就“八荣八耻”而言,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既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八荣八耻”既是企业的理想信念和支撑,更是干部员工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指南。只有从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系统理解、深刻领会,才能全面把握“八荣”与“八耻”的内涵、实质和意义,才能认识到每一个“荣”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员工幸福;每一个“耻”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也关系到企业持续繁荣和员工利益。当然,这一理想信念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共识更不是不知不觉转化的。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强化学习培训,加强世界观改造,积极有效传播,才能成为内心的一种信念乃至人生的座右铭。强化学习培训,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四好”班子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廉洁勤政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作为干部理论学习、党员党课教育、员工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员工真学真信,把握本质,理解内涵,入脑入心,形成群体共识,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基本理念。
  荣辱观是企业制度文化的依据 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理念化,理念制度化,才确保了企业在高度竞争的世界市场环境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荣辱观制度化,就是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成企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并渗透于经营管理全过程,成为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制度只有通过长期持续执行才能形成机制。制度只有通过文化渗透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因此,只有从人性的高度,从制度层面落实企业荣辱观,对符合价值观行为
的“荣”进行肯定或奖励,对不符合价值观行为的“耻”进行否定或惩罚,才能形成符合企业荣辱观要求的行为方式。有德行的人得不到社会荣誉的肯定,不道德的人也得不到应有的贬斥,就会出现 “英雄流血又流泪”,就会出现“张思德不烧炭了,白求恩离开医院了,雷锋不接站了,老愚公也不肯干了”的怪现象。华为公司正是将“绝不让学雷锋者吃亏”写进“华为基本法”,才使得学雷锋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借鉴成功企业的做法,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也必须制度化、理念化,通过价值观指导制度的制定,通过具体制度巩固和渗透荣辱观,形成有效的制度文化,从而使符合企业行为的荣辱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服务的全过程,成为衡量企业和人才成长的标尺。
  荣辱观是企业行为文化的标志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从“头”做起、从“我”做起,从“好”做起、从“小”做起。从“头”做起,就是从领导做起,以德兴企,以德立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以义取利,做到管好别人先管好自己,用人格力量和表率行为给广大员工以示范。从“我”做起,就是每一名员工都要摆正自己的角色,时刻把荣辱观作为一面镜子,不断校正自己的言行。个人是多重角色的复合体:作为公民要遵守法律;作为党员要遵守党章;作为员工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只有在家是好家长,在单位是好员工,在社会是好公民,才能体现个人多重角色的统一。从“好”做起,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营造好的氛围。人的行为是受习惯影响的,习惯成自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成就企业习惯的过程。从“小”做起,就是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把“小细节”与“大关键”相结合,把荣辱观渗透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把平凡工作做得不平凡、把简单工作做得不简单,积小成大,历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