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的三优先营销策略

1998年以来,茶饮料行业和茶馆业发展势头较好,成为带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茶产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共存的重要时刻,分析研究茶饮料生命周期及其相应的营销策略是很有意义的。对此,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茶饮料产品的比较优势
  在中国发展茶饮料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1.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资源丰富,是茶饮料产品取之不尽、成本低廉、用之方便的宝库。在中国茶叶资源中,大量中低档茶叶宜成为茶饮料首选原料。
  2.茶是中国的国粹,比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纯净水等多出几千年的饮用史。在生活习惯上、文化传统上,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基础。而且,生活节奏加快后,即开即饮的茶饮料易带易贮,饮用方便,可以逐步被消费者接受。
  3.茶饮料和茶一样,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相对于其他饮料而言,消费者更愿喝健康饮料。因为茶饮料比碳酸饮料更爽口、更解渴,比纯净水更有滋味、更提神,还不过甜。这对于讲求生命质量的现代消费者来说,当然很重要。
  二、关于中国大陆茶饮料发展阶段
  通常,产品及其相应的产业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见示意图。
  1.中国大陆茶饮料发展的导入期。大致从1986年到1998年。1986年,在日本茶饮料面市5 年之后,浙江杭州的塑料瓶装茶可乐开始进入市场,成为中国大陆茶饮料导入期开始的标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涌现出40多种茶饮料。其中,加糖加奶等调饮式茶饮料份额占75%左右,清饮式茶饮料占25%左右。同时,因茶饮料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市场份额较小,售价相对较高。
  2.中国大陆茶饮料发展的成长期。从总体上看,1999年开始进入成长期。这样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茶饮料行业增长幅度较大。中国大陆茶饮料产量,1997年20万吨左右,1998年50万吨左右,11999年80万吨左右,2000年可能达150万吨。从19
98 年起,增幅分别达到和将要达到2.5倍、1.6倍和1.8倍。另外,据《中国食品报》报导,1999 年,在北京最大的几家连锁超市中,茶饮料的销量已与百事可乐持平,个别的“甚至有赶超可口可乐之势”。目前,调饮式茶饮料所占份额开始下降,清饮式茶饮料所占份额开始上升。在成长期结束、成熟期开始后,这一比例趋向于大致各占50%。同时,成长期的茶饮料品种、数量有所增加,多元化消费趋势更为明显,青少年消费者显著增加。二是种种迹象表明:茶饮料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增加。到1999年底,中国大陆已有20多家生产企业、30多条生产线在生产茶饮料。其中,旭日升、康师傅、统一、汇源、三得利等所占份额越来越高,已接近80%左右,规模效益开始显著。
  3.中国茶饮料的成熟期和衰退期。茶饮料行业及企业像其他行业及企业一样,都希望尽量缩短进入期和衰退期,而尽量延长成长期和成熟期。这是一种正常的和成熟的心理。在成熟期,茶饮料生产工艺日趋完善,调香、分层、抗氧化、抗悬浮物等技术水平更高,茶饮料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品牌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同时,茶叶即开即饮与热饮慢品两种方式都将盛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而年龄差异将缩小。另外,茶饮料成熟期的边际效益虽有增加,但边际增长率趋于零。
  笔者想特别指出:茶饮料成熟期的显著标志之一,是茶饮料销量超过可口可乐并能相对稳定(1992年的日本和1993年的台湾都开始做到了这一点)。这既是中国茶人、爱茶人的追求之一,也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
  在茶饮料的衰退期,市场的差别化、产品的品牌优势、产品的替代性和消费者忠诚度等更为重要。替代产品和相关产品将增多,茶饮料的产销量和价格将正常地下降。而下一个茶饮料成长周期将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开始。
  三、关于茶饮料三优先销售策略 为了将茶饮料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茶饮料成长期,积极促销、扩大和保有市场份额十分重要
。根据中国大陆的市场与消费情况,在运用一般促销方法的基础上,宜适当采用“三优先促销法”。
  1.优先上市异地口味茶饮料。人们的消费习惯通常表现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者忠诚度”。这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是很大的,以北京地区为例。消费者大都习惯喝花茶。1992年以前,花茶销售额占市场份额的98%以上。1996年,这一比例降为75%。至1999年,仍有65%的北京消费者喜欢喝花茶。但在北京地区,宜优先上市乌龙茶、红茶茶饮料而不是花茶茶饮料。为什么@①由于生产工艺技术上的原因,罐装茶饮料的色、香、味会稍差于用传统方法热饮慢品的茶。同时,人们容易先入为主,又有“消费者忠诚度”在起作用。如果先让北京消费者喝花茶茶饮料,他会觉得“怎么味道这么淡呀”,“是假的吧”?从而增加促销的难度。如果在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优先在北京地区上市乌龙茶和红茶茶饮料,那么,因为减少了上述不利条件,又加上乌龙茶、红茶香型宜人、更易保存以及宣传、培育市场等条件的配合,效果会好些。回过头来看,1970年,中国开始优先向喜欢喝蒸青类绿茶的日本出口乌龙茶散茶,继而又支持日本优先发展乌龙茶罐装茶饮料,获得巨大成功,便是明证。
  2.优先向学生促销茶饮料。一般情况下,中老年比较喜欢并习惯传统茶叶热饮慢品的方式。工业化生产的茶饮料,具有微酸微甜、兰花香或桂圆香等全新口味,饮用方便快捷,因而较受注重新鲜感和节奏感的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台湾有资料显示:茶饮料消费中, 13~29岁之间的青少年居多,这在大陆也可以得到印证。其中,学生和女性白领消费者对茶饮料最感兴趣,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柠檬冰红茶。因此,在茶饮料成长期宜大力培养茶饮料的青少年消费群体。从长远发展看,全面培养青少年饮茶的兴趣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重点向青少年推广茶饮料的同时,也可适当向他们宣传情趣盎然的热饮慢品方式以及小学生茶艺、中学生茶艺、大学生茶艺等知识和表演技能,
使青少年消费者从小就了解茶、喜欢茶、在茶文化的薰陶下全面成长。
  3.优先在公众场所促销茶饮料。这里指的公众场所,首先是大中城市的学校及其周边摊点、超市、大商场、射击场、公园、影剧院、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股票期货交易市场等地。然后,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逐步转变,相应地开拓集团消费、社区、售卖机销售等市场。最后,扩展到小城镇和农村。
  从整体上看,茶饮料生命周期与营销策略问题值得认真研究解决。而且,茶饮料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是一项政策性、配套性、关联性较强的工作。对与茶饮料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加入WTO 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茶饮料业在茶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茶酒、茶浓缩液、茶粉、速溶茶等与茶饮料的关系,在茶饮料发展周期中调饮式饮料与清饮式饮料的合理比例关系,茶叶食品、茶膳与茶饮料的关系,茶饮料的工业化制造与茶馆、家庭手工制造的协调发展,旭日升、康师傅等创建的茶饮料业营销与管理经验的交流与推广等,也需要认真研究,以便使茶饮料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进而使中国的民族茶文化和民族茶产业繁荣兴旺,并继续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