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凶猛的土鱼也名贵

2008年6月5日,记者到湖南省资兴市白廊乡采访,发现这里很多网箱中都飘着些死鱼,网箱主人却若无其事、不慌不忙。
记者:“这鱼怎么都死了?”
文小龙:“这个消毒的时候,把它拉上来的时候,那个鱼跳得厉害,就碰到这些网,碰到这个墙了。”
记者:“为什么要搞这个网?”
文小龙:“没有这个网,鱼要跳出去。”
记者:“会跳出去。”
文小龙:“因为他很凶猛,跳得很高,它是凶猛鱼类。”
说着网箱主人就钻到了网箱里去清理死鱼,还说隔三差五就要像现在这样去网箱里捞一次。
这种脾气暴躁又善于跳跃的家伙,因嘴往上翘而得名翘嘴红鲌,俗称大白鱼、翘嘴巴,是资兴市的一类野生鱼种。其肉质洁白、味道细嫩、鲜美,价格更是卖到一斤25元左右。现在已成为这里水产的当家品种,可就在5年前,当地还很难看到这种鱼。
20 多年前,资兴市的东江水库完工,使这里形成了一个享有“湘南洞庭”美誉的东江湖,农民也开始在湖面上以养殖四大家鱼为生。在湖下游,一段从水库底部50米深处排出的水,常年在15摄氏度左右,水温较低,一直空闲着。直到2002年夏天,市水产局招商引资,一家外地企业养起了一种适合这种水温的特殊鱼,这引得大家注意。
记者:“这是什么?”
冯纪强:“这是大规格的虹鳟,美国进口的鱼卵。”
记者:“这个黄颜色的是金鳟?”
冯纪强:“对。”
金鳟与虹尊都是三纹鱼的一种,属鲑科。除了新奇外,更让渔民们兴奋的是它的利润要高出四大家鱼9倍还多。
记者:“这个鱼的成本大概多少?”
冯纪强:“十来块钱吧。”
记者:“
一条鱼能赚多少?”
冯纪强:“我们一条鱼赚几十块吧。”
高额的利润让农民们都跃跃欲试,大家找到当地水产局想试养。但三纹鱼必须养在冷水里,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并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简单。
水产局:“这个水温常年14摄氏度到15摄氏度,这一段形成这个冷水河,有十多公里长,能够养殖的有两三公里长。”
三纹鱼赚钱,但受水源条件限制,不是每个人都能养。高额的利润却给大家带来了启发,通过更换品种提高效益。当时欧阳龙和几个资本比较雄厚的的人决定依葫芦画瓢,去外地引进适合常温养殖的丁贵鱼、杂交鲟等。
记者:“之前养什么?”
欧阳龙:“养四大家鱼。”
记者:“四大家鱼的利润和你看到的三纹鱼的利润向差多少?”
欧阳龙:“那相差7、8倍,作为我们农民来讲,肯定养利润高的。我们去外地联系苗种场,把苗种进过来。”
在其他农民的羡慕和观望中,名贵鱼由于时间长运输,加上缺乏养殖经验,这一年,到外地进鱼苗人的都赔了钱。可这恰恰给一个叫文小龙的人总结了经验,灵机一动,他从中发现了商机。
养了十几年四大家鱼的文小龙,眼看着别人养名贵鱼他也眼热,但却只敢观望一下。
文小龙:“我一直想养这个名贵鱼,因为没有钱,没有这个技术,我就不敢搞。”
别人的失败,反倒给了他启发。让他想到了当地的野生品种翘嘴红鲌。平时大家养殖四大家鱼,只有每年的6月到来年2月才能捕捞这种鱼。当时市场卖价一斤在30元左右,为了捕捞这种鱼,大家还曾闹过矛盾。
文小龙:“当时东江湖没有养殖的,就是野生的一点点,那个供货不足,收购竞争力就很大,搞的都是吵架呀,都是抢先争货。”
物以稀为贵,那么把这种鱼进行家养,是不是也算名贵鱼呢?
文小龙:&ldquo
;我看到这个东江湖这个野生翘嘴红鲌在市场上很畅销,价格也很高,利润也很高,我就想起来,养这个翘嘴鲌,孵化这个翘嘴鲌。”
丰富的四大家鱼养殖经验让文小龙很快就把翘嘴红鲌孵化成功了。2003年的春天,望着一天天增多的小鱼苗,文小龙却傻眼了。
文小龙:“我把这个翘嘴红鲌孵化成功了,成功了当时没有资金,没有资金把它养成,也不知道怎么养。”
好容易孵化出的鱼苗,却不知该怎么养殖而前功尽弃。此时,四大家鱼也因无暇照顾亏了本。不服输的他,第二年向朋友借来6万元钱,在当地水产局的指导帮助下,总算有了收获。
文小龙:“我把那个苗种厂分了四种养法,一个给它吃小鱼,一个给它吃饲料,一个综合养殖,一个就是高密度养殖,通过这四个池子的试验,四个方法的养殖,我就把那个养殖成功了。”
一条20公分长的翘嘴红鲌苗卖1元钱,仅是从外地引进的名贵鱼苗价钱的一半。并且一小时鱼苗就能到家,成活率大大提高。其利润与三纹鱼不相上下,还是本地特色。当年,文小龙光鱼苗就卖了18万元,剩下的鱼苗养成商品翘嘴红鲌后卖了20多万元。
文小龙养殖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离他家不远的何孝强,首先上门讨教。
何孝强:“如果是像这个网箱里面,这么大的出售的话,一个翘嘴红鲌赚6到8元钱,就是三四十万。”
摸清养殖技术后,2005年何孝强开始养殖翘嘴红鲌,年底就让他赚了20万。
记者:“比起你养四大家鱼呢?”
何孝强:“比起养四大家鱼就是要划得来的多了,那四大家鱼你养那么几万条鱼就是几万元钱了,最多不超过10万元钱。”
同样一口网箱,一样的数目,一样的工作量,因为人工驯养野生翘嘴红鲌却能多赚六七倍。2006年,东江湖沿岸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来找文小龙,人工驯养翘嘴红鲌。
就连一直在外做生意的李中平也按捺不住了,回
家养起翘嘴红鲌。尝到甜头的他,2007年开始,人工驯养更多像翘嘴红鲌这样的本地野生品种。
记者:“你这里有多少个网箱呀?”
李中平:“160左右吧?”
记者:“你都养了一些什么鱼?”
李中平:“那个翘嘴红鲌,倒刺耙,花鼓,黄颡。”
现在,东江湖畔像白廊乡这样的乡镇还有8个,鱼的主要品种都由原来四大家鱼转变成了翘嘴红鲌、倒刺耙、黄桑、花鼓等本地野鱼。谁说非要从外地引进名贵品种,通过野鱼家养,本地的野生鱼也能养成名贵鱼。每口网箱一年能多赚几十万。 2007年,当地光翘嘴红鲌就达3000多口网箱,产量在2000吨以上。
这天清早,文小龙像往常一样,把300多斤翘嘴红鲌在就近码头交易,翘嘴红鲌性暴躁、娇气易损伤的特点,让文小龙丝毫不敢懈怠。
记者:“这个是冰冻了吗?”
文小龙:“他把水温降低,他就不跳。”
记者:“今天卖到哪?”
收购商:“广州。”
记者:“收的价钱是多少?”
收购商:“今天收的是18 。”
记者:“卖到广州呢?”
收购商:“就30元。”
整个东江湖有100多个码头,方便大家就进交易。我们在这采访的同时,其他码头也在忙碌着。七点半以前要把一天的新鲜活鱼运往各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