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导发展

自主创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导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科技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提升,并成为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这也同时意味着,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导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现实生产与科技活动中,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以前的技术先进、效率高。按照这种说法,新技术不一定必须是最新发明的技术,即使人力车改为马车、马车改为机动车也都可称之为技术创新。这实际上是把技术创新局限在一个低水平封闭式循环中,而且把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截然分开了。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能力,绝非简单地实现技术更新的能力,而是站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高度,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达到或超过现时国际国内的先进标准,或者成为制定新标准的依据,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确立竞争优势。

  也有人提出,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为辅,能够“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在最快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这种愿望也许是好的,但客观上却是无法实现的。在国内市场全方位开放,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形势下,离开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空谈技术创新无异于自我封闭,而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正是以专利和标准为武器来垄断技术、高筑技术壁垒的,如果非专利方应用这些标准和技术,便会涉及诸多知识产权纠纷,对方可以坐收高额专利使用费,或者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迫使我们退出市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自主创新风险大、成本高,以引进技术为主则利于规避风险、减小成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计算成本?如果仅计算单项成本,引进可能比自主创新更合算;如果从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出发,考虑综合成本、战略成本和社会历史成本,就会发现关键技术长期为人所控制,而我们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同时,技术上靠吃现成饭还会把人养懒,自己永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条件,长期下去,中国就有可能变为“技术殖民地”。

  技术水平的高低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占有,决定了产品在产业链的位势和附加值的多寡,低水平的“创新”只能分享低端市场份额。我们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导发展,并非完全排斥技术引进,关键在于比较单项成本的同时要注意降低综合成本,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把着力点放在对引进设备技术的配套、消化、吸收上,形成引进与创新互动机制,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进而确立自己的技术和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