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名家谈:重视创新思想文化的培植与建设

自主创新名家谈:重视创新思想文化的培植与建设
中国科协副主席 徐善衍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脉。中国早有一句话,叫做“功夫在诗外”。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应当重视全民族的创新思想文化的培植和建设。

  我认为,我国现实的全民的思想文化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还有外来和本土的宗教。四个方面形成的中国文化现象是很复杂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一些诗词歌赋、经典名著,同时代的外国人难以比肩。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内容是儒、道两家,其学说“入世论”也好,“出世论”也罢,都体现了很强的消极的“遁世”观,要么让人被动的遵循社会宗法等级规则,要么逃避社会现实或让人被动的遵循自然规律,造成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唯书、唯上思想、不愿也不敢冒尖的从众心理,以及等待命运安排的思想。这些体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思想观念都是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有的创新意识相悖的。一个时期以来,科技界经常有人提起或回答李约瑟先生的问题:“为什么近现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觉悟和反思。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的一个意见就是要重视培养和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思想与文化。

  我认为,这种创新文化起码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与行动上的指导地位,核心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精髓,要把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批判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作为科技创新的灵魂。可以说这是任何创新,解放思想的前提,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是如此。

  二是要学习。应当承认,在世界近现代科技进步的大潮中,我们是后来者。后来者就要学习和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科技创新。要在世界已有的近现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有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的应用,只有学习已有的科技知识,把握别人在想什么、做什么,我们


才能实现跨越发展、迎头赶上的目标。在科学文化的传播、学习中,不只是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尤其要重视培养和树立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这就是买鱼和学渔的关系,要铸造出中国人能够打开一个个科技之门的金钥匙。

  三是要倡导中国的“合和”文化,在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财、物资源的集成。中国传统文化有倡导“合和”的一面,也有封建社会农耕经济的一面。特别是要看到我们国家现实的科技创新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现在是到了认真地下决心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也相信能够解决好。这是因为,在现代中国,我们党和政府有统一规划、组织协调、集中资源力量、加强领导攻关的优势,我们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如“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现代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不能否认杰出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但是,凭借个人的单打独干是不会有前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重大优势是团队精神、资源集成、团结协作。如果我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这个优势体现不出或体现不好,我们将犯历史性的错误。

  四是实现科技创新必须大力发扬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源于中央的好理论、好政策,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在国内媒体上报道宣传了许多模范人物的奋斗精神,就是在国外,一些华人在很多地方站住了脚跟,开辟了一份事业,那种干劲拼劲,也是让外国人惊叹的。推动科技创新,也需要发扬中国人艰苦奋斗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