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名家谈:凝炼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开展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名家谈:凝炼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开展自主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之际,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及时提出,将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结构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指导思想和部署,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科技自主创新应当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有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企业在现技术基础上更新换代中的自主创新等。我想就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科技自主创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意见。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科技中重中选重,凝炼出一批能在全局和战略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这在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顶层设计中非常重要,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我以为,首先要看准国计民生、国防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和问题;二是在推进或制约发展上具有全局和关键意义的科技问题,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改造;三是要从世界层面上衡量,它往往是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中众相抢占的制高点,一些前沿高技术和核心技术。

  我举两个例子。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不赘述,而生物质能源不同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之处在于它不仅有能源功能,还可以生产出上千种生物化工产品;可以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可以使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在1999年美国总统签署的一项国家战略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油取代全国化石燃油消费量的10%,生物基产品取代石化基制品的25%,减少1亿吨碳排放量和农民每年新增收入200亿美元。欧盟提出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日本制订了“阳光计划”;印度制订了“绿色能源工程计划”。在发展生物质产业计划中,其瓶颈在于成本上尚难与石油基产品相竞争,要将成本降到低于或平于石油基产品,一定要攻


克三个技术难题,即克服木质纤维素分子对生物转化的抗性问题;高速、高效和高收率的糖转化及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问题;应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质原料及生物转化过程中的基因改良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对此组织攻关,我们对此也有相当工作基础甚至优势,何必不早些下手呢?

  再说一个例子。到2020年,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的任务很艰巨,主要制约因素是水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研讨过一个问题,通过作物的基因改良,可以具有400亿立方米的水替代潜力,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过黄河水量的4倍。生物技术不是某种一般性高技术,而是农业科技的源头性和战略性高技术。现在遇到的瓶颈不是技术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间差距不是很大),而是概念问题。

  为什么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6年增加了40倍,全球1/4的大豆、玉米、棉花和油料作物,特别是美国2/3的大豆和棉花,1/3的玉米种的都是转基因作物,超市中有上千种食物与基因改良有关。为什么美国始终采取积极进取和我行我素的态度?难道他们就不顾及2亿多美国人食物安全及国家生态安全么?当然不会。因为他们坚信能通过科学和监控手段保障食物和生态安全;坚信生物技术能对农民、消费者和环境带来巨大(潜在)好处;他们要在这个具有全球性巨大战略意义的技术、产品和潜在市场上居于全球领导和垄断地位。欧盟一些国家农产品过剩、概念保守、缺少全球战略观,故一心设置贸易壁垒与美国相抗争。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和水土资源短缺,农业技术落后,农民收入增长慢,农产品需求和国内市场极大,生物技术在我国本应如鱼得水,可是有的部门领导却跟着欧盟某些国家的观念跑,社会舆论引导上也有问题。导致在这样一个全球性和战略性前沿科技上,我们本可取得一些重要的自主创新成果和居于世界前列,但这个机遇正在丧失。看来,科技的自主创新也离不开概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