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为此,我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主创新中的两个问题。

  如何理解靠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很理想的同步提升。虽然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单纯广阔的市场,并不能简单地换来我们需要的高技术。因此,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资源消耗偏高的突出问题很难解决,而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也是连带效应的结果。我国经济发展及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我们处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有大量先进技术的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这使得中国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我们必须看到,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要素成本增长,与周边国家相比有些方面比较优势已不很突出。这些因素使得我们产业优化升级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分工链条加长,装备技术水平不高,都对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大量需求。虽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看,我们不大可能“跨越”产业发展的这个阶段。但我们没有条件走西方发展国家的老路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的可能,这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的发展,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新模式。

 历史经验证明,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此,必须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体制架构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管理体制,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加强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推动和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要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的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在创新方式上,更加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在创新体制上,更加注重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发展部署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在国际合作上,更加注重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这些制度安排中,要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对自由开放精神的向往和对自由市场利润的追逐,让人才在科研、生产和创新的实践中成长。在很长时期内,传统产业仍是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国际市场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要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严格执行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装备制造业是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产业,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发展产业。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能源、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鼓励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大势所趋。在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根据我国比较优势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鼓励各类产业增加吸纳就业的能力。

  怎样看待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多年来,关于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问题一直存有争论,中国正在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很显然是一种新的战略安


排。那么,怎样看待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中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过去27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口的一些条件开始形成,应当说,这些就是我们发展的比较优势:一是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意味着巨额研发费用能被分摊,从而使自主创新在投入上有了可靠保证,这是产业发展中从事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条件;二是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较高水平配套产业群的形成,是一些技术复杂、零部件较多的产品在核心技术突破后能够迅速产业化的重要条件;三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提高;四是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得到贮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要素供给,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约束条件。但我们也要看到,近些年,在一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形成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如“神五”、“神六”的成功等,这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会有突破性的重大带动作用。

  美国、日本和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表明,后发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模仿、消化和自主创新时间链条,可以最节约时间实现科技的起飞。我们在此方面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必要的技术引进仍要坚持,在引进中消化吸收。同时又要看到我们的后发优势,比如路径选择、技术选择、新技术应用等,我们的信息产业不必从头干起, “落后假说”理论也说明相对落后很可能有助于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力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作用,积极谋求竞争优势,在某些看得准的重要领域和区段尽早实现突破。我们要把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不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脱离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去追求竞争优势。在发挥好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基础上,把追求竞争优势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