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利店 要以服务体现亲和力

  对于生活在北四环华严北里小区的熊小姐来说,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需求都能够在小区中完成。她的钱包里有许多VIP卡,分别来自小区的洗衣店、美发店、餐厅……“虽然半站地外就有家乐福卖场,但要是着急买个盐啊醋的,还是楼下的便利店更方便。现在小区的商业服务越来越完善,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小圈子,10分钟之内,各种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熊小姐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好邻居、7-11、快客、迪亚天天等开在百姓身边的连锁便利店纷纷加快布局,而新发地市场今年也将在全市再开200家直营菜店,进一步满足居民的需求。
  便利超市“扎堆”社区与大型商场超市不同,开在居民楼附近的这些小超市均不约而同地打出了“亲民”、“便利”牌,志在以服务体现亲和力,培养忠实的社区消费者。
  
  公交一卡通充值、快餐速食、加热、ATM机、各种时尚杂志……在西城区二龙路的好邻居超市里,记者看到各种与民生相关的附加服务均被标识在卖场最醒目的位置。便利店尽管价格比大型超市略高,但几分钟即到且24小时营业的便利性还是赢得了附近居民的青睐。
  
  “别看西单是商业聚集区,年轻人的时尚聚集地,可对于我们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大型的超市不多,所以日常生活还是要依靠这种社区便利店。这不,做着半截饭呢,酱油没了,我赶紧下楼来买。”正在好邻居超市买东西的徐大妈边付钱边对记者说。这时,好邻居收银的大姐说道:“我们就是要让周围的居民出家门口就能买齐日常所需,成为他们的‘好邻居’。”
  
  居民在享受便利店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有些人却反映商品价格较高。“就拿三元的果粒酸奶来说,物美卖3.5元,可好邻居基本上要卖到4.2元。我不明白为什么东西一样,价格却相差了这么多?”在超市购物的李女士说。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便利店门店的选址大都在商业中心区或主干道附近,虽然面积不大,但以经营面积的单价计算,少则是大卖场的三倍,多则八九倍以上,所以日租金成本也比较高。此外,规模上也没法与大卖场相比。举例来说,家乐福在北京1年开3家门店,按照一家店每天8000名顾客,客单价80元计算,销售额大概在60万元左右。而要达到这样的销售额,便利店需要开100家。再加上便利店商品配送量较少,有些又是24小时营业,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有些商品的价格相对偏高也是在所难免的。
  
  据记者了解,社区便利店经营品种一般为5000种左右,绝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品,虽然不能跟大型超市动辄几万种商品相比,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加上免费送货等服务,社区便利超市的方便之处人所共知。况且便利店的商圈范围也就300米到500米,不像大卖场可以达到5公里到10公里,所以靠价格是吸引不到人的,主要还是以便利性取胜。
  
  直营菜店开到家门口如今,不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来自新发地市场既便宜又新鲜的蔬菜了。今年年初,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还透露,今年该市场要在城八区再建200家便民直营菜店,重点分布在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
  
  这几年,随着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一些无照早市被关闭,零散菜贩也越来越少,居民买菜难这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不少小区的居民都呼吁能建立一些规范的菜市场、菜店。为满足社区居民的购菜需求,去年11月,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口气在丰台区内建成了7家直营便民菜店,成为新发地低菜价进入京城社区的第一步,附近居民成为首批便民菜店的受益者。不少居民反映,步行两三分钟就能在小区里买到比早市价格还便宜的新鲜蔬菜、水果。仅丰台区这7家便民菜店,就方便了辖区4.5万多名居民。
  
  最近,记者发现,位于方庄小区内的直营菜店也开业了。每天一到下午五六点钟,店里就挤满了买菜的人,店主也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都是上班族,每天上班挺累的。下了班,还要跑去超市买菜,回家给孩子做饭。忙乎完这些就感觉人都要散架了。最近小区里开了直营菜店,下了班直接楼下就能买菜,节省了不少体力,确实方便多了。”在直营菜店正在挑选青菜的冯女士对记者说。
  
  同样居住在小区里的陈大妈说:“我就喜欢在这买菜,不仅新鲜便宜,店员的服务也深得民心。我还特意嘱咐儿子儿媳,让他们以后买菜也要来这里。”
  
  直营菜店的店主向记者介绍说:“新发地市场规定,明天营业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9点半,每家便民店的蔬菜水果种类不少于60种,不许售卖蔫菜。每家菜店的招牌上还写有服务监督电话,由新发地设专人值班。”记者发现,在便民菜店里,山药卖3元一斤,而综合商店则要贵上5毛。家离综合商店最近的王大爷也说,便民菜店的蔬菜水果价格,基本上每斤都要比综合商店便宜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