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收购GE(通用电气)家电的胜算有多大

这两天,简直一切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下文简称“大PE”)都在揣摩一个效果:我要不要做点什么?

我说的不是为中国的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两周前,通用电气公司正式宣布思索出售其家电子公司。上周,海尔公司正式供认正在积极讨论参与这场并购大战的能够性。海尔的竞争对手将包括瑞典的Electrolux AB、德国的Bosch、意大利的Indesit、韩国的LG和三星以及印度的Videocon等。简直每一个能够的买家前面都有大PE的身影在晃动。

对海尔来说,这能够是未来三到五年轻以主流玩家身份进入美国市场、并且一举在国际化水平方面赶超先前收买了IBM团体电脑业务的联想集团的最好的、能够也是独一的一次时机。

但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并不是万无一失,要想抓住它需求处置两大效果。

首先,钱从哪来?买卖如何设计?

GE家电去年支出72亿美元,估量并购的价钱能够会在50-80亿美元之间。这显然远远超出了海尔集团、国际上市的青岛海尔以及香港借壳上市的海尔电器其中任何一家的接受才干。思索到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目前市值只要23亿港币,指望靠增发新股完成收买似乎指望靠印钞票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一样不实在践。因此,海尔不借助外力独立完成收买的能够性比零还低。

既然要借助外力,那么我们就看看都有哪些外力可以借助。国度开发行这样的国资外力作为中国度电旗舰的海尔不是不能取得,但效果是那样的话等于是在为《纽约时报》的右倾保守派专栏作者预告素材,最终一定会在美国惹起一场公共关系方面的轩然大波,并且很有能够会重蹈中海油缓和为的覆辙。因此,比拟理想一些的选择就是结盟KKR、黑石、凯雷、德太、贝恩这样既有殷实家底又有美国外乡政府公关才干的国际大PE。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利要素。最主要的是全球债务市场动乱招致的杠杆萎缩。原本这些大PE参与相似的买卖普通都会寻求银行和债券市场的债务融资支出,但是如今这个市场


在次债危机后元气大伤和烂柿子一样疲软,因此他们完成买卖的融资本钱会大幅度提高。在这种状况下,买卖的股权报答空间遭到很大水平的挤压,即使海尔可以取得大PE的支出,条件应该也会相当苛刻。其次,也是更为实质的一件事,假设在买卖中80%的资金都是这些大PE以及大PE带来的债务投资人提供的,那么这个买卖实质上更像是海尔以战略投资人的身份带着大批的资金、一定的行业资源和庞大的想象空间参与到大PE对GE家电的收买阵营中来,谁主谁次至少我们不要下去就自己骗自己。

当然,这也未必是坏事。海尔不一定非要在自己还没有完全预告好的时分急于一步到位。也许结盟一两家大PE先取得少数股权、然后再分步从这一两家大PE手中—甚至在他们直接的融资协助下—购入更多的股权直至最终完成对GE家电的片面收买对各方都是更理想、也是更为合理的选择。F都另外一种更为保守的能够,前面会提到。)

第二个效果,也是更实质的一个效果:海尔收买GE家电(无论是明天还是未来)究竟图的是什么?未来又能失掉什么?

只拿国际化说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弱小执行力和远期利润预期支撑的国际化战略甚至还不如馒头,由于它当不了饭吃。明天GE之所以想把GE家电卖掉,正似乎当年IBM想把IBM团体电脑业务卖掉一样,就是由于它在美国经济大环境、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下越来越不赚钱—往年一季度包括GE家电业务在内的GE消费品和工业部门的利润同一年前相比下降了34%。那么,关于在美国市场做得并不能算成功的海尔来说,真的接上去这个大摊子后,三件事将决议成败(甚至不只仅是“海尔GE家电”的成败,而是整个海尔的成败):第一,能不能让美国市场从不赚钱或许不怎样赚钱变得相对比拟赚钱。要想做到这一点,要么经过外部调整(无论能否直接或直接应用中国的本钱优势)榨出更多的利润,要么就是自己命好谷底买入正好赶上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在即。第二,能不能应用GE家电的渠道和服


务网络向美国市场销售更多的同GE家电不直接竞争的海尔中低端产品。第三,能不能应用GE的品牌优势和研发才干以及海尔的中国渠道和效劳网络让GE的白电产品在中国的中高端市场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攫取才干。

说老假话,在下面三点中,除非美国市场大环境近期真的天随人愿出理想质性的改善,否则我不以为海尔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立刻大幅度提升GE家电的运营水平。同时,美国市场是相对成熟的市场,新品牌进入门槛很高。在美国的中低端白电市场,海尔会因此堕入两难,不用GE家电的品牌进入本钱会很高,用了GE家电的品牌又会在中高端市场对品牌带来损害。这样说来下面提到的第二条也不那么容易完成。在我看来,真正短期内有潜力的是最后那条,那就是反过去用GE家电的牌子更好地占领中国的中高端市场。这个故事的中心卖点还是在中国,特别是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大背景下。

也因此,就出现了另一种更为保守的能够。那就是海尔在大PE的推进下把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拉通,经过全资收买GE家电构成拉通后的大海尔(真正的世界级公司),大PE在大海尔中再占有一定的股权比例。这样做可以最大水平地防止未来海尔外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抵触,但是由于触及处于两个股票市场中的两家上市公司,因此结构起来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监管当局的质疑。连把海尔集团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装进香港的海尔电器都迟迟实施不了,更不用说这么大的手笔。思绪过于大手笔,结果往往就是每小时收费600美元的大律师成为整个进程中的独一赢家。

和微软图谋雅虎不同(我以为微软迟早会未遂),明天的海尔以小广博,跨洋反击,这是一件具有很大应战性和不确定性的事。无论是相对稳健的方案还是相对保守的方案,胜算都不超越50%,甚至能够不超越25%。不过,假设真的抓住了这个时机,海尔将成为一个十分不一样的海尔。我们常说时机总是留给有预告的人,让我们把最美妙的祝愿送给张瑞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