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互动策略

在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的目标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的好坏至关重要。互动的基本追求是学生要心动,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互动要称为推动教学进程的有效动力;互动要能

在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的目标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的好坏至关重要。互动的基本追求是学生要心动,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互动要称为推动教学进程的有效动力;互动要能够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的经验和体验;互动要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那么,怎样做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互动中来?怎样的互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能大多数老师都能够想到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等等,这也是目前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几乎都会采用的做法。但是,我们发现,同样的策略,效果却千差万别。那些成功的课堂似乎还采用了其他策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有效互动都有哪些策略呢?
首先,要相互了解。
有效互动的前提是消除障碍,相互了解。这项任务要在课前完成。了解是相互的,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上课意图、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教师除了需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经验水平。这种了解不能靠教师的主观推测,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自认为的并不是学生的真实情况。可靠办法是沟通。具体做法可以是问卷调查、学生问题收集、学生自我报告等。
根据本人经验,相比而言,问卷调查效果更好。因为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面广而缺少深度,有价值的问题不多。更重要的是学生只是提出问题,对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并没有思考,而是期待教师在课堂上提供。这样的期待必然是课堂以教师讲解教材,回答学生提问为特征。而这恰恰阻碍了学生参与、互动生成。而在问卷调查中教师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学生的回答能够反映出其在重难点问题上的知识经验水平,老师可以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问题也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重难点上有所思考。这样的做法更能够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其次,要激发动机。
动机是行动的前提,有了动机学生才可能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学生性格上的差异造成不可能人人都愿意参与互动,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自我表现的方式越来越含蓄,越来越不愿意主动发言,尤其是对于他们认为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教师如何激发更多学生主动的参与互动,必须采取恰当的策略。激发动机的方式很多,大体有创设情境、提问、榜样示范等。
在激发动机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一是怎样引起学生的关注?关注才可能有认识。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引起无意注意的方法有增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等。引起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加强学生对教学任务目的的理解等。二是怎样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呼应?只有学生理解的才可能有话可说。创设情景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应该基于学生经验,又高于学生生活。三是怎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问题的设计就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表现出层次性。互动要有一个预热过程,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把握和判断,然后由易到难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状态。
再次,要提供机会。
互动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也体现在给学生提供互动机会上。表现欲望较强的教师尤其要注意“示弱”,不要和学生抢时间。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参与和发言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发言的内容表达准确全面。
提供机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话语权的平等。一是师生平等。要求教师不要过早下结论,要使问题具有多种可能性。要使学生称为评价的重要主体。要用探讨性的语言和方式。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二是生生平等。问题不能只交给几个学生回答,要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给“沉默生”更多鼓励和帮助将有助于平等。
最后,要回应生成。
生成了什么是评判互动好坏的最重要标准。要想使互动称为推动课堂进程的有效动力,要想实现更好的生成效果,必须对生成给予足够的回应。这种回应一方面是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其继续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以引导,引导学生将互动深入下去,进行更深入的思维,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回应生成的水平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青年教师往往无法大胆、有效的回应生成的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回应生成,一是要善于倾听,迅速把握和分析信息。二是充分表扬,当然不能盲目表扬。三是要学会追问。追问有助于学生表达清楚。比如,“能否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等等。追问更有助于互动深入。比如,“你能否换个角度?”“你能说说背后的原因吗?”“你觉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等等。
有效互动是每个教师每节课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体会,及时总结,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它们,并且使用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