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见仁见智,目前还缺乏一个统一的较为权威的定论。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是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嵇裘提出来的。他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终极水平来看,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趋向和逼近“现代化”的程度,这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指标来测定和评估教育现代化的绝对水平。但是由于“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所谓绝对水平也仅是相对于某一特定阶段而言的。二是从教育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以后,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具体地说,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

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二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三是条件装备的现代化;四是师资队伍的现代化;五是教学体系的现代化;六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1]。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现代化从层次结构来看,具有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以及在办学条件、校舍、设备、技术手段、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先进程度,通常被用作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指标;第二个层面是教育在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即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制度、教育体制等;第三个层面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2]。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有着诸多层面、内涵丰富、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发展变化过程。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也为我们探讨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找到了立足点。

二、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1.构建目的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标准。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构建一个标准体系,能对各地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起到很好的定向、激励和评估作用,减少盲目性和无效性,提高


效率与质量,力争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

2.构建原则

(1)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教育现代化应与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相适应。

因此,在构建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时,应以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作为参照系,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一个既能体现国际一般标准,又能突出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以指导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2)整体构建的原则。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局部修补,也非单独对某一方面的强调,它是物质层、制度层、观念层等三个层面现代化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统一。因此,在构建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时,一定要坚持整体构建的原则,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才能对教育现代化实践起导向作用。

(3)软硬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现代化标准既要有量化的硬指标,又要有定性的软指标;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一定的弹性;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于物质层可以量化的应给予一定的量化指标;对于观念层、制度层不好量化的应进行定性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软指标。总之,在制定标准时,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操作简便的原则。在构建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时,必须考虑到标准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能覆盖教育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但不能面面俱到,过细过繁反而不利于操作。应在筛选的基础上确定综合性、独立性较强的若干指标作为中心指标,相关度不大的指标应尽量删除。只有构建这样的标准体系,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三、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内容

根据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上述原则,应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南,以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为参照系,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划,建立起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这个体系是由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


现代化构成的(具体内容和指标见表1)。

表1 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内容及其指标

内容指标

教育思想现代化

牢固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掌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如全面发展观念、终生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以及创造教育、综合教育等符合教育发展潮流的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

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两基”任务,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1%以下;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各类高校在校生占同龄青年的比例达15%以上,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人数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教育发展的规模、层次、种类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例应达到4%以上。

13殷革兰:浅谈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  (续上表)

教育体系现代化

课程体系体现综合化、实用性和灵活性;课程建构人格化;课程类型多样化;教材内容既要能反映现代科技和各门学科的最新成就,又要具有地方特色;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办学条件现代化

校舍规范化、标准化;有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各类学校的教育装备条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各类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使用率高。

师资队伍现代化

具有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思想;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教师学历普遍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部分教师学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并且相对稳定。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教育体制合理化,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政府分


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办学形式多样化,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管理法制化,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教育法规体系。

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因此,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首要标准。

2.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

教育发展水平主要指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它通常被用作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指标,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之一。

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可为我们制定这方面的指标提供参考(见表2)。

表2 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对比

国 家入学总人数占各年龄组人口的百分比(1991年)[3]

小 学中 学高等教育 成人文盲率 (1990年)  (%)[4]

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人数 (1990年)  (%)[5]

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百分比 (1990年)  (%)[6]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7]

中等收入国  家104W55W18W15W(上中等收入国家)14714.310(发达国家)

中 国123512271862.36

  W:为加权平均数。

3.教学体系的现代化

教学体系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学体系现代化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学体系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4.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基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媒体在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必然带来教学思想、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所以,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之一。

5.师资队伍现代化

师资队伍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无论是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都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并通过教师去实现。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师资队伍现代化理所当然应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6.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上六个方面的现代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在认识和实践上,如果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整体下降。在衡量某地或某校教育现代化水平时必须从这六个方面统筹考虑,不可忽视或偏袒某一方面。

四、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实施

1.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标准时,应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通过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使教育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形成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另外,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标准时,应本着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坚持全国的统一标准,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因而不能搞一刀切,为标准而标准,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2.实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