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迫切任务。
我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

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第三、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叫学生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吴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吴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吴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吴老师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的“不听话”。到了课的最后,吴老师又说: “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吴老师的亮点。
第四、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杰拉德·卡斯帕尔教授,你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在给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学生们经常这样提醒他,但这正是他最高兴的地方。“学生们的天真让我意识到我的理解并不全面,然后再把讲义重写一遍。创新就要靠这种质疑的勇气。”他说。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要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出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成规,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挑战旧的学术体系,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敢于独

辟蹊径。要打破“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观念,倡导勤思、善问的良好学风。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要怕被学生问倒,而扼杀学生质疑的优秀品质。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他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第五,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第六,要改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由于受传统影响和教师并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等原因,当前在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上存在简单化、庸俗化和神秘化的现象,形式主义依然比较浓厚。有的学校迫于形势让学生在校内搞什么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以为有了这样一些活动,学生拿出一两样小玩艺就是培养了创新意识;还有的老师认

为创新就是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拿金牌,是个别智力超群的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则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更有相当多的学校领导虽然也清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迫于现实的升学压力不敢冒然尝试,只好走走看看,简单搞一些课外活动应付了事等等。另外,虽然从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大张旗鼓宣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乃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造成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
但是,不管困难多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才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推行,全新的教育才能被创造出来。也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才能得到真正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