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的走出去策略

正如经济学家彼德?德鲁克所说:“从现在起,任何希望繁荣的国家以及任何企业都必须承认,起领导作用的是这种世界性经济,即以全球为生产车间和销售市场的跨国生产和经营的经济。任何一个希望获得长久发展动力与源泉的企业,都必须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成为勇敢的搏击着”。几十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雨兼程,在取得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1.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我国海外单项投资规模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单个项目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境外投资额只有十几万美元,甚至更低。

    2.投资领域不断扩展。起初的海外投资领域主要是与贸易有关的,如维修、包装、运输等加工生产性行业。目前,已由工农业、投资开发业、交通运输业扩展到餐饮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技术贸易、金融地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有所涉猎,如联想、四通、方正等开始向海外投资。

    3.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向呈现多元化。投资主体由开始的专业外贸公司、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向大中型生产性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型工业贸易、技术贸易银行贸易公司或集团转变。投资方向也由原来的以港、澳、台为主,转向发达国家投资。

    4.海外投资方式以合资和实物投资为主。企业采取合资形式投资,有利于市场进入,利用当地和或者的优势,以弥补经验不足,且易形成与东道国的利益联结纽带,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出资方多采用以设备、技术拆合资金入股,或出售商标、品牌、许可证等入股。

    5.总体上投资规模小,投资不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但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海外投资规模依然很小,投资规模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经验与国际融资能力,且企业只注重投资少、见效快的投资行业和项目,缺少风险意识,限制了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

&nbs


p;   6.海外投资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投资领域受限较多。虽然我国海外投资领域不断扩展,但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对外投资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投资海外的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缺乏及技术革新难等原因,很难进行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而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绝大多数正面临着企业改革,处于转轨时期,以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融资理念等原因,限制了其向海外投资。

    7.东道国投资环境较差。我国对外投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投资较少。许多发展中国家,投资进入较容易,但另一方面他们提供的投资环境却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较多,如在允许外资投资的行业中,限制投资比例,有时还涉及到对董事会成员国际和住所的限制。对外资和利润转移也有限制,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外汇资金短缺,往往建立了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以限制外资的自由出入和兑换。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对外资的限制更严格。

    8.企业海外投资战略不明确。到海外投资设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这点,没有将海外投资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缺乏海外投资的中长期计划,多数是企业的随机行为。宏观规划的缺乏直接导致企业对外投资动机不明,很多企业以建立一个办事机构为目的,而不是作为一个盈利的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强。

    9.另外,由于海外投资企业缺乏经验、好大喜功、官僚作风、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资本外逃等原因。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海外环境不了解,缺乏考察,盲目投资建项;二是,不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扬长避短,总想和当地最成功企业竞争;三是,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际人才;四是,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监督机制不完善;五是,恶意转移国家资产现象大量存在等。

    为了适应企业资本对外输出的新潮流,


具体建议:
  (1)加强政府服务与支持首先,坚持改革改开放政策,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加强国际间高层互访及交流与合作,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鼓励企业向海外投资,并对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强对海外投资的引导和促进。其次,加快企业海外投资法制建设。为保证我国海外投资政策的系统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政府应加快出台企业《海外投资法》,将现有的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条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规范和管理海外投资。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内市场饱和和我国外汇储备日渐丰富的条件下,国家应建立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外汇管理制度,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条件。第四,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同时,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2)塑造企业的国际形象塑造企业国际形象,就是指企业面向世界确立和传播企业形象,通过一系列行动寻求国际支持与合作,以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其策略是:首先,进行 CI策略,主要是进行企业实态调查、国际形象的定位设计及管理。其次,根据CI策略和东道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选择多样和适宜的宣传方式,传播企业的国际形象,加强社会公众对海外投资企业的了解。第三,制定有预见性的、谨慎的、积极主动地维护和保持企业国际形象的管理和预防机制,使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3)选择企业海外融资战略企业海外融资,首先应“因地制宜”。由于东道国经济和金融环境不同,因此在融资战略上应因地制宜。如在美国和加拿大,证券融资应该放在优先位置,而在欧洲,则应以银行为主,在中东,应考虑资金相对充裕和生产结构的问题;其次,应该广泛应用“杠杆收购”和国际金融租赁等重要融资手段,为企业筹集资金;第三,走银企联合之路。密切发展与国际银行的关系,与国内银行组建“联合舰队”出海等;第四,在积极利用国际跨国银行的同时,


努力发展自己的海外融资机构,大力发展企业发展资金的自我造血机制。

    (4)企业市场进入的策略根据对外经贸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海外投资大多以合资为主,进入方式以创建为主,收购为辅。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在市场进入策略上应实施全部股权和多股权为主的战略。要确立在发达国家已收购为主,因为我国企业规模较发达国家小得多,优势较少。若在发达国家创建子公司,很难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相反,在发展中国家以创建为主的战略。因为,我国企业相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整体实力相对较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投资时,应以创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