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微店“粉丝”怎样才能转化成你想要的业绩

  现在很多经营者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传统的商业经济一定会过渡到“粉丝”经济,未来很多的经营一定是靠着微信“粉丝”来吃饭的。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一些先知先觉者真的在微信刚刚流行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自己的“粉丝”群体,现在更是很多的自媒体微信平台在发力做着营销。

  在一些企业中也不乏好的微信运营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战略或战术成功地吸纳了很大一部分的“粉丝”,但是“粉丝”的数量在那摆着,就是不知道“粉丝”如何变成真金白银的业绩。

  多数微信公众平台都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把“粉丝”聚起来容易,但是让“粉丝”掏钱是真难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场?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分析:

  (1)微博,一块已经风干的面包

  很多企业在微博刚刚出来的时候赚了不少的钱,但是现在的微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一个媒体的属性,这一点在马航事件上就能够尤为明显地体现出来。那么这种强媒体的属性就决定了一件事情,微博信息自上而下传播很容易,但自下而上反馈就很难,这就造成了一个上下信息传输地不对称,这是很致命的一件事情。现在微博的很多“粉丝”都没有什么存在感,没有存在感就会造成“粉丝”的流失。社交媒体最怕的就是无法将“粉丝”的个性化完全彰显,这一点人人网的例子大家都看得到,最后强广告和一些信息的推送,导致大家直接转移到其他的平台上面去了。

  移动营销端最害怕的就是信息的单向传播,如果一直是单向传播的话,那么莫不如去看一下新浪新闻更好一点。信息的单向传播,明星的交流障碍,这种不平等的互动以及一些“僵尸粉”的贩卖,会让人难以产生真实的消费,微博这一块曾经很好吃的面包现在已经被风干掉了,也许再过不久就变成一块硬骨头。

  (2)微信,收入源于需求

  微信的沟通相对是对等的,如果我们不是一个层级的朋友,那基本上也很少会在联络人里面出现,至多的差距也就是公司的老板和手下的员工,这种差距并不是像明星和普通“粉丝”的那样,所以微信的朋友圈不会像微博那样居高临下俯首众生。

  我要提到的是,沟通是否顺畅是引导需求的重点,有很多人指望行业名人或者明星这种微信来登高而呼,希望产生冲动型的消费,但这种消费的频次和持续性是很差的,都是基于一个短期内的效果,不确定能否形成持续稳定的口碑扩散传播。

  所以我对所有的微信运营者都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加强“粉丝”间的互动。微博“粉丝”之间能够进行些许的对话,但微信的公众平台则考虑到隐私,“粉丝”之间完全不认识,更不用谈彼此的互动了。

  目前从微信的技术而言,并没有打通“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交流屏障。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不管“粉丝们”的意见如何,只有不停地碰撞才能够产生需求和机会。

  现在大家的做法是,运营者提供一些内容,收集了一批“粉丝”,但是你要注意这些“粉丝”是听众和看客。如果你指望着这种的互动就能够产生业绩,直接增加收益,那么我觉得这太过简单粗暴了。

  我觉得微信的内容是一个圈“粉丝”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运营者思路需要变换。你需要用你的微信公众平台打造出一个社区,社区里面有管理员,也就是提供内容和微信公众平台方向的人。

  在这个社区里面,个体之间要能够交流和分享,所以我认为这不能仅仅局限于“粉丝”和运营者之间的互动,还要有“粉丝”和“粉丝”之间的互动。个体的兴趣和分享能够充分挖掘他们的需求,也能够让社区的发展更加健康。

  我们承认微信是不会让你的“粉丝”相互间交流的,但这仅仅是技术上的限制,你依然可以像星巴克一样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通过微信让你的“粉丝们”在你的店里进行互动,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想把“粉丝”变成业绩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只能是一个空想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要沉浸在那些点赞、转发和“死粉”的数量上,如果你的微信不能够带动别人到你的店里,那么你有50亿的“粉丝”都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而已。营销就像谈恋爱一样容不得半点敷衍,等你明白这点的时候、开始用心去做的时候,自然你就会做出一个好的微信。